微博的“三宗罪”

作者: Mass_Miss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21:21 被阅读121次

新浪微博的产品经理是一群特别任性的人,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怕用户,不听用户的话,不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不经过严谨的思考,并且他们企图当用户的爸爸。但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微博的产品经理究竟做了些什么呢,主要是三点,按照最不能让人忍受的程度排列下来分别是:1:打散了@、评论、赞三个分类,用户的所有消息通知杂糅在一起。2: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功能、入口,越来越臃肿。3:破坏了信息流按时间轴排序的规则。

先来说下最简单的第2点

在第3点上很多用户会拿出微信跟微博对比,觉得为什么人家微信能把各种功能做得井井有条,从开始使用微信以来,微信功能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并没有因为这些而过多改变用户的日常使用行为。而你微博倒好,三天一小改五天一大改,各种各样的功能层出不穷,打扰用户的正常使用不说,还让用户的使用体验出现了各种问题,微博有病吧?还能让用户好好用微博不?

首先,用张小龙宣扬的“用完即走”理念来诠释微信一点都不为过,这么有底气的原因是因为微信牢牢掌握了用户的“痛点”,知道用户走了还会再回来。而对于微博的定位来说,它的定位更像那种“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解释一下这个状态,微博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相对于社交媒体这个垂直领域,微博是傲视群雄的。但是用户的日常使用中,对社交媒体本身的依赖程度就有限,可能无聊了打开看看,事儿忙了可能好几天也不一定有打开一次,所以微博纵然优秀但也不是非它不可,用户走了或许会回来,或许不。

这就是微博和微信最大的差别。微信充当的是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即时通讯工具,是用户最最最基本的需求。它就像在楼下的超市一样,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而且用户可以很便捷地到超市中采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微博不一样,微博就像在小区附近的某个商圈,这个商圈里到处都是大屏幕、巨幅广告、各种巡演等,还有商场、电影院、咖啡馆、游戏厅等场所。可以说时集吃喝玩乐于一体。

用户使用微信和微博的这个过程就有点像逛超市和逛商圈。超市再怎么变,商品再怎么多,模式再怎么潮,用户进超市还是走着进去,想找什么依旧找得到,想买什么依旧买得到。但是去商圈就有点不同了,首先去商圈就是漫无目地图个开心,可能因为商圈很大,进去的时候先发个平衡车,进去之后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各种各样的免费体验活动,使出浑身解数为的就是让用户在商圈里多待一会儿来挖掘用户价值。若是此时这个叫做微博商圈把它那大屏幕、各种活动、各种海报都藏得密不透风,恨不得要推开一道门再推开一道门才看得到,那用户还会进去吗?所以用户从开始使用微博以来,多了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功能、入口。虽然用户各种抱怨,但试问现在的微博要是和三年前一模一样,估计留存数据更难看。

接下来说说最不令人接受的一点,也就是第1点

天杀的微博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打散了@、评论、赞三个分类。大众知道或不知道的是,有接近1个亿粉丝的谢娜和只有100粉丝的普通用户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客户端。那么对于微博这个平台来说,就必然存在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这两种用户。

·对于内容生产者(比如大V、KOL等头部用户)来说:

他们的需求是高效生产内容,快速感知有效的粉丝互动。内容生产过程其实并不区分用户类型,区分用户类型的是粉丝互动。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互动消息,而旧版的消息中心又会导致面对大量消息时,用户的处理效率将会非常低:他们需要在转发栏中过滤掉无意义内容,查找是否存在眼前一亮的转发内容。然后再到评论栏中与粉丝互动,但是要时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大V的互动。最后还有精力的话可以顺便在评论栏中看看粉丝们点赞了自己的哪些内容。想想也是蛮累的。

而新版的消息中心可以在“理想”状态下提高使用效率,让用户在有效的时间内能更有效的互动。类似“我关注的人对我有什么互动”,“别的用户在转发我微博时写的有趣段子”等权重较高的信息会置顶显示,即使那条评论发布时间比其他用户早,而那些没有新增转发语的转发通知将折叠为一条,显示为“xxx 等 xx 人转发了你的微博”。

简而言之,新版消息中心打乱原有时间流消息通知,改为智能排序,是为了帮助用户减少无意义内容的呈现,同时挑选出他们更感兴趣的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优先展示。但是这么做会产生这么几个问题:新版消息中心将有转发语的通知单独按条列出来,而其他转发通知被折叠为了一条,只剩下一个数字,所以用户会感觉到我的消息是不是丢了?并且用户需要从繁杂的消息中挑选出有效的消息进行互动时,有时候还需要再多点几下看看消息是出于哪一条微博的,效率并没有提高到哪里去。

·还有就是内容消费者:

内容消费者将消费内容生产者所产出的信息,完成信息的经济价值表达,大多数普通用户所扮演着这个角色,他们在使用微博时也基本都是处于围观的状态,可能消息中心除了几条从来不去看的广告之外一条有效消息都没有,存在感较弱。新版的消息中心也是希望能拉用户与用户或是微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新版的通知中心中,让用户ID更显眼,弱化了用户之间互动的原微博,连你关注用户给其他用户的评论都会显示在通知栏,乍一看满屏的微博ID。

同时为了适应接下来微博日渐丰富的产品功能,拉近微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在早期,微博内的互动的行为只有转评赞,而现在,例如关注话题的更新、问答的更新等都是以前没有的。这些通知已经无法通过旧一套的消息模式来给用户传达了。在旧版中这类通知是放在私信里,但是私信的定位本应是人与人之间私密沟通的产品,如果走这个渠道的话会让用户对私信这个产品慢慢产生抵触,失去了社交的感觉。如果是在原有的转发、评论、赞下面再加上相应的消息栏目,这样的话通知页面就会越来越累赘,而且根本上它还是一个封闭的形态和解决方式,总不能多出现一个产品就多加一个入口吧。

·综上:

微博是不是吃太饱,为什么好好的要去折腾消息中心呢?显然不是的,微博本是一个致力于社交的平台,却一不小心在媒体上大有造诣。但是微博依旧有一个其他社交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众多热点事件的当事人都通过它发声,成为众多媒体和普通用户信息增量的来源。简单点说就是内容生产者产出价值,内容消费者完成价值的变现。

那么内容生产者与内容消费者的各自的需求是不同的,截然不同。虽然内容消费者是整个微博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人,但是说实话,他们的声音相对来讲要比内容生产者要小很多,毕竟如果没有内容生产者,那内容消费从哪开始呢?所以哄好这些内容生产者无疑是重中之重的事儿,他们是整个微博上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伺候好这部分用户,导致这部分用户流失,那这种打击对微博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血会直接喷出来那种。

所以这次微博消息中心改版的倾向是这些内容生产者的需求。但是在新版的消息中心中,不管是内容生产者也好或是内容消费者也好,在使用新版消息中心的过程中都需要从繁杂的消息中挑选出有效的消息进行互动,有时候还需要再多点几下看看消息是出于哪一条微博的,导致效率并没有提高,并且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付出较大的学习成本来适应新版的微博。导致以内容生产者带头,放大万千内容消费者原有的不满,一同声讨微博。

微博的这些行为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上我是能理解的,而且有部分地方是赞同的。甚至我觉得这次微博的改版确实是有必要的。但是,造成了这么大的负面声音就证明了这次的改版并不是成功的,还有进步的空间。

最后来说说第3点,微博时间轴的问题,这个相对来说对用户来说,影响是比较小的

有的用户会很奇怪,为什么刚刷新完的微博,最新博文并不是最近更新的,可能是一个小时前甚至是一天前发送的;或是在浏览微博流的时候发现博文并没有按时间轴排序,可能中间穿插了一条好几天前的博文。那新浪这又玩的什么花招呢?

其实此举并不是只有微博一家是这么干的,包括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等各大社交网络前仆后继地启用这一feed流排序方式。

对于微博首屏的信息流来说,它的本质是信息分发,同时也是微博这种内容型产品的两大命脉之一(还有一个就是上述的内容生产)。并且微博全站的90%以上的流量都来自于首屏,而其余几屏其实是不怎么被关注的。所以对于微博来说,与其大费精力对其余屏幕的功能迭代更新,不如小小优化一下首屏的feed流,带来的收益反而高的多,相信这也就是微博往feed流上动刀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feed流上究竟有哪些可以优化的点呢,那么就要看看原来按时间排序的方式有什么问题呢?问题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户精力有限,在刷微博的过程中肯定是没办法阅读完所有推文,那就不可避免会错过一些优质内容。

2、内容生产者的内容被用户忽略,无法获得更多的浏览量,进而影响实际的传播效果。

3、一些广告类型的博文会肆无忌惮的刷屏,给用户产生垃圾信息,冲散了对于用户来说更有价值的内容。(其实也是第1点的延伸)

4、去中心化。啥意思呢,简单点就是话语权在谁手里,对于新浪来说是必须掌控内容生产者的,如果内容生产者反过来要挟新浪,你新浪必须听我的把那谁谁谁的曝光率降低,不然我就%{}》{}!&%#。这显然不是新浪想看到的。

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就不深入了,对于各家精耕社交平台的巨头来说,总之将feed排序交给上帝的做法是非常不负责的。说个题外话,个人认为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信息越来越冗杂,微信也迟早会加入朋友圈feed算法来帮助用户辅助筛选内容的。

那么新浪把feed流改成了个啥?它是如何优化的呢?首先我们来模拟一下一个用户正常使用微博的场景:

小王在吃完晚餐后习惯性地打开了微博,微博首屏自动刷新内容,小王津津有味地浏览着今天微博上的形形色色,不禁感叹,现在每天都有这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在这段时间内微博内部是这样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正常时间轴排序的下,把部分有价值的内容权重提高,把低价值甚至垃圾内容权重降低。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feed流整体上符合时间轴排序,用户感觉自然。另一方面,让用户直接的感知到那些高价值的信息,整体上来说算法效果比较理想。

看着看着小王发现在微博的feed流里面穿插着一条一天前的微博,内容很有趣,心里还在纳闷怎么这么有趣的事今天才看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小王每天花在微博上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日常刷微博的过程中总会错过很大一部分内容,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用户错过优质的信息,于是微博推出了“未读池”功能。

“未读箱”的大致思路是,用户所关注博主发布的内容,只要还没有被用户没看到过,就都会进入未读池。当用户在浏览完今日的优质内容之后继续往下浏览时,底部所拉出来的feed流会按照算法权重高低每次取出未读池中的15~30条博文,如此重复,只要不停刷,就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减少了浪费。另一方面是当用户在空闲时多次刷新,同样可以将新内容、未读内容一齐浏览,而不是像朋友圈一样刷两下就没有了。很好地解决了“有价值的内容没有被看到”和“无聊的时候没内容可以看”两大难题。

若是微博再没有干预feed流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小王在某段时间内特别空闲,打开了微博刷了一会儿,没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于是又去刷新了一次微博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但是这么短的时间间隔,新产生的信息只有几条。小王觉得没意思,就把微博关掉了。

其实并不是没有优质内容,只是出于各种原因,这条优质内容“这一刻没刷到”,如果没有“未读池”的话,未读内容沉底在下面,很大的概率他还是“永远都看不到了”,未读池反而增加了这条微博的曝光机会。

说了那么多,那如何判断一条信息的价值成了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了,具体有3点:

1、信息的来源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是否频繁密切决定了权重的高低,简单点说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越频繁,证明你俩关系好,那关系好的话,权重就高了呗。

2、信息的生产成本高低同样也是考量因素,这个可能有点抽象,打个比方大概就是说附带9张图片的博文和9个字的博文相比,需要付出更大的生成成本,所以前者的权重比较高,会被优先推荐。转发的微博比自己写的微博所需要付出的生产成本更小,所以前者的权重比较低,会被置后。

3、“越新鲜”的博文的权重越高,新鲜可能指的是时下的热点话题或者是身边的趣事,也许要通过算法来动态地量化“新鲜”程度。

可是,看起来这么完美,为什么这么多用户抱怨的?

就像上面说的,微博的新闻价值挺高的,当内容在两三天内从未读池里分批提取出来,带有强烈时间属性的内容显然是错乱的。比如前阵子的球赛结束后几天,我仍然还能看见朋友为球员加油…这个问题就非常尴尬了,未读池显著提升了内容体验,但也破坏掉了时间线上的新闻体验。

但是总的来说经过优化的feed流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以帮助其提升阅读效率,第一时间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剔除没营养的垃圾信息,无论是关注太少没内容可看还是关注太多内容泛滥的用户,都能获得一个更佳的阅读体验。对于平台而言,可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互动率、留存率,同时控制社区氛围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为商业变现做好了铺垫,emm就是微博能全权掌控feed流,大幅降低网红、营销号的内容曝光,迫使企业必须使用平台自身的广告服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博的“三宗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hc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