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万博士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一部电视剧的剧情,说在一次办案会上,反贪局长对手下说:
几年前我们办一个工厂的案子,依法抓了负责人,结果工厂倒闭了,几千工人下岗。所以这次咱们一定要掌握灵活性,办事艺术一点,不能一根筋地就知道抓人。
局长的一个上级私下批评了他,说:
你的那几句话说的非常不合适。当时大领导在场,像这样有关执法灵活性的话,要说也得大领导说!下层军官没有资格讨论全球战略。
看到这个故事,我想到许多领导对下属工作总有这类要求,那就是:工作要坚持原则,但也要讲究灵活性。
领导都是这种方向性要求,可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怎么做,以及具体怎么做。(除非你是他儿子,他觉得一身的绝学就该传给你......)
说远了,再回头来看领导的要求,可真是让人纠结啊。
什么时候讲原则,什么时候讲灵活?如果给灵活打10分的话,什么时候坚持3分的灵活,什么时候给出7分的灵活,这个度怎么把握?
看了万博士讲的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一个画面:
操场上有一根旗杆,起风了,究竟是旗杆下面摆幅大,还是上面摆幅大?
答案很清楚,旗杆的根部固定在地上,所以下面摆动的幅度小,而顶部没有固定,又有风吹过,所以上面摆动的幅度大。
这就应证了万博士的道理:
有多高的位置就有多高的灵活度,就应该考虑多大的局面。下层是执行者,应该多讲原则性;上层是决策者,才能讲讲灵活性。
员工在下层,面对问题要多讲原则。你就是一个螺丝钉,你如果一松,有可能机器的这一部分就会出故障,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转;
而领导在上层,他们可以在综合权衡后讲灵活。下面的螺丝钉都很紧,整个系统运作正常。在整体有效运转的前提下,为了适应外界要求,他可以放松某个并非关键部位的螺丝钉,系统依旧不会出错。
你是员工,就该像那旗杆的下半部,扎住根,坚持原则。当你面临外界压力,需要你讲灵活时,你不妨把问题反馈给上级。他在通盘考虑后,会给出他的灵活之法。这就像是旗杆顶部,会通过适度的摆动,来化解了外来的风力。
什么时候讲原则,什么时候讲灵活?我们不妨想想风中之旗,就明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