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老师主讲的得到高效学习训练营的第7讲的主题是:怎样抓事,才能获得纵深感。
“事”是“人事物理”表的第2个模块,主要是指我们要学习的课题里已经发生过的大事。
是一个学科的发展脉络、一家公司的成长历程、一个单位的大事记、一个人的重要经历等等这些可以称为“历史”的东西。
对“事”的重视,也符合李倩“学科先学史”的理念。说到学史的重要性,李倩老师引用了《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一番话:“历史不是对过去的研究,它是对变化的研究。当你理解是怎么变化的,它会给你一些启示,一些未来怎么变化的想法。”
李倩老师认为这是对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的最好的回答。
的确,现在是怎么来的?是过去发生的一切的结果。未来会去向何方?现在的我们怎样学习历史、怎样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上看到启示来指导现在,其实也将影响未来。毕竟,现在的我们和现在的一切,在未来也会成为“过去”。我们只有从过去的变化中看到因果联系,才能知道当下,更能预判未来。
我们要做的每一个决策不都是对未来的预判吗?我们决策的依据哪里来?过去、历史,无疑是最好的教材和重要的宝库。
正如读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前因后果,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主人公做每一个决策的起心动念,也不能理解事情为什么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只有我们在回溯一件件大事的时候,才能连点成面,从中看出端倪来、理出脉络来、判出趋势来。
台湾学者杨照老师在他讲中国通史的节目的《乱世如何求生:从东汉到三国》的导论中说过:“历史教训不应该是这种短视的模仿,而是需要稍微多用点心,去探究发生这件事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来分析历史人物会如此选择的动机。”
单一事件并不足以反映全貌,所以我们要有“时间轴”的概念,找到我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的“里程碑事件”,通过串起“开端、转折、破圈、冲突、庆典、终结”来掌握全局、看到全貌。
学习过去,是为了面向未来。
最近因为岗位的调整和变动,和几位关心我成长的领导聊。可能是出于信任,也可能是为了鼓励,他们都对我未来能胜任不同内容的工作表示出信心。一位领导在谈到他这两天的工作经历时说:XXX等几件大事完成了,我也觉得很有收获。一开始我也压力很大,但是走过来,就觉得以后有其他任务也就不怕了。另一位领导说:你做事、写材料中表现出来的条理性说明XXX等工作你也是可以做好的。
大到我的领导们,小到我自己,大家在工作中都可以从已经做过的事情中,看到未来。领导看到的,是之前做过A、完成过B,所以以后也有能力和信心去做好别的。而我担心的是,我只做过A、做过B,没有做过C,所以我对于将来有可能去做C感到很有压力。可领导从过去预测未来的就是,从你过往的工作表现来看,能够预判出来你是可以做C的。
我想,这大概也是一种从过去看未来的视角吧。领导们是通过过去几年我一贯的表现,来判断我未来能不能胜任工作,能不能做好其他看上去没什么联系的工作。能力能够迁移,过去的事件也可以成为指向未来的路标,一个个的里程碑,构建起的不仅仅是过去的高光时刻,更是一幅未来蓝图,所谓鉴往知来,便是这个意思吧。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137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