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想法哲思
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作者: 风过无痕8 | 来源:发表于2019-08-02 20:27 被阅读12次
    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一个人所谓的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能控制非分之想,干自己该干的事,方能随心所欲。清代教育家申居郧说“纵欲之乐,忧患随焉”(放纵欲望去追求享乐,忧愁祸患就会随之而来),西汉刘向(《战国策》的作者)也说“嗜欲者,逐祸之马也”。也就是说没有自我约束,也就无所谓自由。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除了控制欲望,还学会了表达。《春秋·榖梁传》将人和其他生物作以区分的就是语言——“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表达从来都是人的专属,从呱呱落地开始,人就用哭声表达饥饿和愤怒,用笑表达愉快和满足,一岁之开始牙牙学语,两岁就能与人简单对话。学会说话只需要两年时间,但是人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我们总用能言善辩来形容一个人很会说话,而且只有才思敏捷才能做到能言善辩,所以看一个人是否聪慧,看他是否会说话。后来才发现真正聪慧的人是寡言少语的人,不言则已,言则一语惊人!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能言善辩之人,三国时的杨修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准确地说是可以洞察一个人内心的心里专家,他总是能准确看穿并掌握曹操的心理动态。能懂得领导的意图是本事,但看透不说才是真正的聪慧。而杨修恰恰口无遮拦,看穿并戳穿,最终被生性多疑的曹操杀了,于是就有了《杨修之死》的故事,以此警示后人言多必失。真是成也一张嘴,败也一张嘴。

    老子也说"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这是孔子三十多岁时老子对他的临别赠言,意思是一个聪明深察的人几乎近于死的原因,就是他好议论人的不是;一个博辩广大的人却身处危险的境地,就是因为他好揭露人的丑恶.做儿子的不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看来杨修是个学艺不精的聪明人,如果他研究过老子,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老子同时也强调"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说,一个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象空无所有;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你要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如此才能成为圣人。这便是“大智若愚”。

    因此孔子在《论语》中也有自己对“巧言”之人的看法:“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看上去满脸堆笑,特别会花言巧语,那他的内心一定是缺少仁德的。由此可见,他喜欢言辞木讷、沉默寡言的人,不喜欢夸夸其谈、能说会道的人。

    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太过聪明又锋芒毕露,就会成为被抨击的对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慧易夭,古来如此。

    能言善辩必然会言多必失,难免会有揭人之短之时,在自己展露智慧的同时难免会使对手相形见绌,引人嫉恨。

    因此许多文人宁愿寄情于文字,才有了“胸中有天地,笔下流古今”的不朽篇章,用文字直抒胸臆,木讷留于生活,这或许是人们喜欢“大智若愚”的人的原因吧?所以,会说话、能说话没有什么了不起,学会闭嘴才是一生的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ur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