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走访了近20所中西部村小,回望,不免艰辛,但又有一种扎根大地的踏实。
第一站:贵州铜仁
当汽车在悬崖间的盘旋山路上绕了一圈又一圈,终于见到了这所只有一二年级加幼儿园的教学点。学校两位老师加一位照顾幼儿园孩子的阿姨,其中一位老师在家保胎,从邻近村里请了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来给一年级孩子代课。我走进了二年级的教室,正在写作业的孩子们抬头齐声跟我打招呼。问我是美术老师吗?我说不是。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好奇我是谁。他们喜欢唱歌、喜欢画画,可没有老师教他们。
在我们离开时,刚好是课间休息,有个孩子探头看到了我,就站在走廊跟我打招呼。他回到教室门口,不知道说了什么,然后班级的孩子都出来站在护栏边挥手。此时的我,已经走到校园中间,一步一回头跟他们告别。
就是这个画面,让我当时就决定一定要跟项目组争取搭建这个教室,项目组同事克服了N多困难,教会了当地助教老师使用鼠标、电脑。
回访路上第二站:安徽岳西
这里是大别山腹地,六月天,梅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哦,对了,我人生第一次去错了火车站,到了虹桥车站发现车票是上海火车站的,就地改签。
学校条件非常艰苦,高年级孩子每周三天住校,复式教学。即便如此艰苦的环境,孩子却十分有礼貌、热情好学;老师也尽职尽责。这所学校是目前远程教室运营最顺利的,学校老师为远程课程的开展的确花了很多心思。校长为学校积极地争取各种资源,2.0就是校长主动找到我们的。
回访路上临别的前天晚上,我跟同事去村子里转了转,想买点水果,结果走遍了村子,啥也没有买到,还被一只金毛狗跟踪了好久。后面再出差,就会自备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
回访路上第三站:甘肃平凉
平凉因小规模学校整体规划,学校的校舍都建设得非常漂亮,校园也都整洁有序。
回访路上同事到了项目地,发现原本以为一拖一学校是在同一个乡镇的,没想到是两个县,只是因为校长是好朋友,所以想一起搭建远程教室。为了不影响后续的回访进程,我们一天时间,从平凉-刘窑-静宁-刘窑,返回刘窑的路上,已经晚上八九点,漆黑的夜,睡意朦胧,好在有孩子给志愿者打电话,期待志愿者第二天的到访,总算给夜增添了一些温暖。听到孩子电话那端的声音,我也有些小小的羡慕,当一名老师陪伴孩子,真好!
这次回访,先后有五位志愿者同行,她们,想去看看千里之外的孩子,期待已久的“网友”约会。
一年级教室,孩子做了一个动作,问“老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哦,是猴子吗?”“不是呀,是老虎”。十几个孩子轮番表演各种动物,哦,是音乐课学习了动物。有个女孩问“老师,你是什么动物呀?”“你想让老师当什么动物呀?”“你还是当我们的舞蹈老师吧”……
当我们关注留守儿童时,学校端提出了“留守教师”也是需要关注的,这里的老师,周一到周五都是住校的。
回访路上第四站:广西大化
跟司机约好,早上8点出门,从南宁去大化。上了面包车,开了不久,司机问“就你们两个女孩子出差呀?”“嗯!”“哦,我还以为有男同事一起呢”。
导航了一下,至少要4.5个小时到达目的地,目的地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与其晚上住在附近县城,还不如返回南宁。这时,同事开始问“车油够吗?会不会停在半路上?”“师傅,你认识路吗?”……
回访路上一路过去,风景秀丽的大山深处有一所420多名孩子的学校,仅有19名老师,孩子周一到周五全部住校。那一刻,我理解了为何学校对远程课没有那么配合,老师确保孩子衣食住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每天完成教学任务,已经不易。
在教室边的角落里,看到孩子在玩溜溜珠,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孩子们看到我在看他们玩,羞涩地朝我笑笑,继续跟同学专注地玩。
回访路上年初的回访,每次回来都心情沉重,甚至会生病。身体疲惫只是一个方面,更多是自己内心的挣扎——希望帮助更多孩子,但毕竟是公益机构,能够做的又那么有限,心有余力不足。每次回访,都是一次与自我的探索,直到去平凉,我才慢慢地去接纳了学校——如TA所是;也接纳了我自己——如我所是。
与其说是我们在帮助孩子,不如感谢孩子,他们给予我们机会,去陪伴他们成长,也陪伴年少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