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八九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中译本,正本317页,看的过程中就已经在纠结通读还是略读,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通读了,中间有圈画,需要回顾梳理,先总结几点体会。
1、破除一个观念:天才并不存在。
天才不过是训练的产物,是正确练习的结果,是特长与大脑的相互适应过程。天才与智商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是与刻意练习的数量和质量正相关。承认天才不过是为别人的成功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看一个杰出人物或者天才,只要分析他杰出的是什么?他是怎么做到的?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
任何事情,只有头脑中形成概念才会关注,只有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想清楚达到的目标(可量化的目标及细节),才有可能真正做到。
2、1万小时定律并不准确。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我在政府部门工作了六年半年,在组织部门工作了将近六年,现在的岗位也做了五年,每天工作肯定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超五天,可是五年下来,甚至六七年下来,在工作领域我并没有超凡,不过是个熟练工而已。同样,还有很多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人,图有工龄,鲜有突破。医院里的情况更是如此。
学习一项技能,一般是先了解我们想做些什么,从老司机、书籍或网站上获得一些指导,然后开始练习,直到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然后让这种技能变成自动的、自然而然的,然后就不再进步了。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自我认可的地步,并且可以自然完成,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3、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让你能够走出舒适区),能收到反馈(以便调整策略),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让大脑重新适应,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能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就是建立有效心里表征的有目的练习,并且长期持续的练习,形成新的身体大脑平衡。
心里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度娘得来的:心理表征:是知识在我们心理的反映和存在方式。按知识的种类及其提取方式,心理学家认为人类至少有四种类型的心理表征:认知地图、心像、图式和心理语言。
认知地图: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对综合环境经验的心理表征,主要包括顺序、方向、多巨离乃至时间关系等信息。
表象:当我们在想象某个人或某个东西时,我们的心中似心中乎就会出现相关的形象。心理学把这种出现于我们心中的形象叫做心像,并且认为它是人类心理表征的一个部分。图式:是人类对各种世界知识的一般性的抽象和概括并且作为认知单元存贮在心理。
心理语言:可以分为形式表征和语义表征。
语言的形式表征是以知觉为基础的表征,包括语言的视觉和听觉(正字法、语音和手势等)方面;语义则是形式所代表的认知内容,主要包括概念和命题。)
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想出监测你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动机。
4、小小实践
接触了刻意练习的概念后,开始有意在晨练时加以实践。目前一天三组:HITT+哑铃+瑜伽
练习之前尽量了解正确的动作要领,能调动那些肌肉,想象动作的形态,我能做到哪一步?做几组?持续多长实践?呼吸是怎样的?
练习过程中尽量体会能不能找到目标肌肉群?有没有肌肉发力的感觉?呼吸能否跟得上?有没集中注意力?
练习结束暂时还没总结,但是明显比以前累,即便是瑜伽也要做到身体极限,否则效果缓慢(其实还应该加上身体数据记录:围度、体能测试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