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缘”专著感受狂欢节岁月拾遗
都说薛宝钗世俗,到底是好还是坏?看一个标准

都说薛宝钗世俗,到底是好还是坏?看一个标准

作者: 陈想读名著 | 来源:发表于2023-01-04 17:00 被阅读0次

    “薛宝钗世俗(世故)”,这应该算是一个普遍的认知了,并且正好是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她和林黛玉之间鲜明的差异。

    最主要的表现,除了把“仕途经济”看作男子的正经事,把“女德、女红”看作女子的正经事,就是她处处与人为善吧,上到贾母,下到小厮小丫头,她几乎做到了让所有与她有接触的人都“如沐春风”。

    例子可谓比比皆是,此处仅举三四例:

    她与宝玉聊天,总是“三句不离读书(科举)”,似乎每次说话都在设法把话题引到劝导宝玉读书上去,这也是宝玉与宝钗之间的根本距离所在。

    贾母给她过十五岁的生日,安排了看戏,让她这个寿星点,她点了两出,分别是《《西游记》和《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都是热闹的戏,老少咸宜,特别是适合贾母看。当然,后一出戏是她自己也喜欢的,因为里面有一个曲子特别令她有同感,但主要还是为了适应生日的氛围,可老人家的心。

    金钏儿投井了,这原是宝玉惹出来的祸,王夫人对着前来问询的宝钗也未明言,只说是金钏儿把自己的一件东西弄丢了,自己说了她几句,暂时让出去,过段时间还要叫回来伺候的,不料她却寻了短见了。

    宝钗冷眼一瞧早就明白了大概了,但她并不追究细节,顺着王夫人的说法将责任归到金钏儿自个身上,还假设金钏儿是贪玩不小心掉入井中而亡;然后又主动应承王夫人,可以拿自己的衣服去给金钏儿作裹殓之用。

    史湘云想做东请客,但财力有限,薛宝钗就主动为她操办了“螃蟹宴”,让湘云好好体面了一回,诗社活动也搞得很尽兴。

    实际上,以上数例体现的“世俗(世故)”,并不显得“坏”,甚至放在生活中来看,是“挺好”的;但是至少部分人在说薛宝钗“世俗(世故)”时,却明显是带着贬意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觉得,薛宝钗做这些“好事”,是有自己的盘算的。

    她劝宝玉读书上进,是因为她想挤掉林黛玉,做“宝二奶奶”;她哄老太太开心,是想获得老太太对“金玉良缘”的支持;她理解和支持王夫人,无疑是为了自己顺利地从外甥女变成儿媳妇;她帮助史湘云,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在老太太面前显本事,进一步赢得人心……

    总之,薛宝钗在贾府的每个动作,都是在为自己和宝玉的“金玉良缘”做准备。

    不单是这些“世俗(世故)”的事,像那些诸如关照林黛玉、邢岫烟等人的做法,也几乎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其实我倒是真的相信,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薛宝钗待人处事那么好,也的确不是无缘无故的,但并不见得就是全为了“入主荣国府”;至少前期不会如此,因为偌大的京城,薛家能匹配的,难道只有贾府一家而已?

    宝钗待人好,除了个性使多,应该是受了出身皇商之族的影响。生意人,不管大小,不是都讲究个“和气生财”么?同时,生意能做大的人也清楚,投资不是“投机”,千万不要想着“即时回报”。

    同时,显然也受到了他们薛家今非昔比的现实处境的影响。

    所以宝钗待人好显然是希望能换来好名声的,但并不是马上要从别人身上得到现实的好处。

    如果有人认为凡是有目的的“‘好”都不是真的好,那么这世上恐怕不存在那种“好”了。你说父母之爱吗?的确,它属于最无私的爱,但真的绝对“无私”吗?

    父母对子女,不管聪明不聪明、努力不努力、听话不听话、有没有出息,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吗?

    就说《人世间》里周秉昆一家,一年春节父亲带着三个子女走门串户拜年,这是以前没有的事,为什么?因为周家老大老二都是北大毕业的;父亲考虑到了老三周秉昆了吗?没有。

    你说父亲不爱周秉昆吗?不是的,但他在爱的分配上是有明显不同的,至少在“爱的表现”上。

    这样来理解薛宝钗,道理是一样的。

    而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世俗化的过程,那些本来就俗的人们就不说了,像那几个出类拔萃的“不俗”之人其实也免不了。

    薛宝钗免不了,林黛玉免不了,甚至妙玉这样的“槛外人”也免不了。

    薛宝钗只是启动得太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薛家是穷人吗?这“穷人”是相对而言的,与盛时相比,与当时同样豪富的家族相比,薛家确实是“穷’了。宝钗必须早早地成熟起来,来努力支持母亲,支撑薛家。

    林黛玉启动得迟了点,同时也缺乏依靠。

    对,世俗化也要有依靠的。比如,就算她也想给史湘云办个“螃蟹宴”,也没家庭财力和一个哥哥来帮她啊。

    她的世俗化标志,就是对稳定婚姻的向往和无法如愿的痛苦。

    而她待人处事的表现,也随着在荣国府年月增长而逐渐发生着变化,从她对周瑞家的,对李嬷嬷,对刘姥姥,对宝钗手下的老婆子……态度是慢慢在进行调整的,总体上变得越来越“和气”。

    此外,还令人意外地表示过对荣国府财务状况的关注,说再这样出得多进得少,必致“后手不接”。

    就是说,林妹妹也慢慢变得不那么“目无下尘”地超脱了。

    另一位“目无下尘”的代表妙玉,倒一直坚守着“槛外人”的位置。但我们也看到,妙玉为了克制世俗化的趋向,陷入了矛盾冲突之中,最明显的就是她终究还是做不到如她身份所要求的清心寡欲。

    也许宝玉是没有世俗化的,至少在前八十回里没有;但是不世俗化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力量,反而是造成了太多的生死离别。

    金钏儿、晴雯、芳官……不都是因为王夫人怕影响宝玉健康成长而一个个赶走,有的死,有的出家吗?相反,如果他上进得很,一直努力读书求进,王夫人倒或许又不担心那些莺莺燕燕了呢。

    当然,那样的话宝玉就又不是那个认定“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的宝玉了。

    总之呢,做人世俗(世故)一点,本身不是什么坏事,希望以此来获得一点物质或精神上的好处,也并非上不了台面,只要这好处不是以害人为前提就行。我觉得这就是标准。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说薛宝钗世俗,到底是好还是坏?看一个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ar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