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归因 |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阅读笔记
1.
提高挫折商(AQ)的好处
美国SBC电信公司的销售数据表明,高AQ员工比低AQ员工的销售额高出141%。另有研究发现表明,高AQ员工的生产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也显著好于低AQ员工。更有趣的是,高AQ的病人在手术后恢复得也远比低AQ的病人快。
斯托茨还认为,挫折商有四个因素:控制、归因、延伸和耐力。
2.
控制感
所谓控制,就是说你在多大程度上,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局势。斯托茨认为,一个人的控制能力,来自于他的控制感---“我感觉到我能控制局势。”
一个人的控制感越高,挫折商就越高,控制感越低,挫折商就越低,控制感和挫折商成正相关。
控制感高的人,即便面临重大的挫折,仍然相信自己能控制局势,当别人都以为“大势已去”的时候,高控制感的人总能透过种种消极因素,看到积极的、自己可以做主的地方,决不轻言放弃。但控制感低的人,一遭遇挫折,即便仍然掌握着很多资源,还是很容易觉得“大势已去”。
3.
控制感的关键
控制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的自我。用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的术语来讲,这是“内聚性的自我”。当一个人有了内聚性的牢固自我后,遭遇挫败时,他能做到对事不对人,承认这件事我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我这个人不好。
内聚性的自我这个词不好理解,我觉得大概可以理解为抽象自我。没有形成抽象自我的人,会将自我等同到任何一件自己在做的事上。于是,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会让他们觉得,这是“我失败了”,因此会产生羞耻感,甚至自我瓦解感。
4.
归因
当挫折发生了,我们要分析挫折发生的原因,这就是归因。
低挫折商的人,倾向于消极归因。要么他们是外部归因,将挫折归因为他人、环境等外部因素,认为自己没有一点责任;要么他们是消极自我归因,认为自己应该为挫折负责。
相反,高挫折商的人容易内归因,首先会主动承担责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为挫折负责。同时,他们会进行积极归因,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
斯托茨概括说,高挫折商的人会有积极负责感,认为应该为改善这一局面而负责。
进行自我归因的人虽然可能会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会帮助他寻找自己的弱点,然后进行改善。
5.
归因但不归罪,安抚自己
就此推荐一本叫做《自控力》的书,这本书讲了一个关键点,自控力高的人,挫败发生后,归因但不归罪,并且会安抚自己,然后重新上路;自控力低的人,挫败发生后,容易自我攻击,却没意识到,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寻找安抚。
控制感后记:
刘嘉老师的心理学基础30讲中,有一课叫“控制:剩下健康的核心要素”,富豪们为什么那么热爱工作,比如李嘉诚90岁了,依然担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的主席。他所积累的财富,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能花费掉的财富,为什么他们辞去工作,去过休闲的生活呢?主要时因为身体健康长寿来自与控制感。人生的主题也是在追求控制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