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平时在工作、生活中,我是一个爱整洁、喜欢分类的人,做事也喜欢讲求条理。
其实我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以前我有时候也会犯懒,不收拾,任其自然。
早几年前,在西安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朋友,我们经常相互来往到对方家里做客。
因为条件有限,她们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大通间里,但每次去她家,我都发现,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整整齐齐,物品还做了有序分类,而且整个房间布局得很巧,一点也不拥挤。
当时我很受触动,于是回家后我借鉴她的方法把握我家重新布置收拾了一下,看着果然清爽有序了很多。
这一习惯我就一直保持到现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真正能改变你的人往往是没有想改变你的人,他们只不过是做了自己的样子,你看到了,受到感化和触动,将其化为内心的需求,改变才会发生。
如果我那给朋友跟我说:“你看你家里这么杂乱,你应该这么收拾”。以我高傲的个性,我不一定能接受,说不定心里还会不服气。
反过来看,我们对别人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做好自己,根本就没有“改变别人”的动机的时候,别人反而更容易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内生的、持久的。
有句话说“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我发现现在很多人的烦恼,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想改变他人。
而我们都知道想轻易改变他人是极其困难的。于是,痛苦和矛盾就产生了。在亲子关系里、在婚姻中,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这种矛盾比比皆是。
有时候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但事到临头,就”犯糊涂“!
凑巧,今天早上读到连岳老师的文章,他也聊了关于改变的话题。
连叔认为,其实自己和他人是相融合的,“我们只可以改变自己,无法改变他人”。这诚然是对的。但转念一想,“我们”就是他人眼里的“他人”,只要我们可以改变,即证明他人可以改变。
一定要放弃速成的想法,才能去掉焦虑。这是改变的关键。
能不能去改变父母?
他们是长辈,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孔夫子说,可以,但建议要温和而轻微,他们若不听,你要保持敬意,劳而不怨。
能不能去改变朋友?他们是成年人了,观念稳固。孔夫子说,可以。
能不能去改变君王(也即现在的上级、领导者)?他们是极重要的人物。孔夫子说,也可以。
但这些改变的建议,都只能点到为止,要克制,当你过于急迫,太繁琐,太啰嗦,你就只能自取其辱。
所以,当我们改变了自己,去掉焦虑和急于求成,以平和的心态心态去面对,始终做好自己,谁说改变不了他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