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决定,开车到傍晚的海边走走。 可能因为是周末,这一处位于机场不远处相对偏僻的海边也是人头攒动,老中少皆有。在自然形成的沙土混合的宽阔沙滩上,小孩儿的欢呼与成年人的嘈杂汇合成愉快的氛围。我脱了球鞋和袜子并挽上裤角,闯进了这种热闹之中,踩着湿润的土沙滩漫步到浪花里,享受阵阵海浪叠叠地冲过来退回去,整个人一下子舒适了很多。
眼神余光散漫地掠过不远处的如黛青山,一抹西阳映入视野,圆溜溜的太阳虽然已经接近西山,但是依然红彤彤,日间的炎热变成了温暖,可以让人直视,甚至凝望。日辉跨过山头洒在海面上,依旧映红了整个海湾,光溜溜的小屁孩儿们一个个在穿着各异的家人带领下沐浴着温柔的光辉尽情游戏海水。
阵阵柔和海风拥着浪花吹来,拂过我的臂弯,吹过我的额头,让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深处,在海天相交的地方, 隐约看到有数只船儿驶过,距离太远,看不清楚是何种船只,但是肯定不是古人笔下的扁舟,也不可能是木船。我一直认为在古代,生产力低下,技艺落后,物质匮乏,河里、江上、湖中、海边,先人们荡着一片舟船或者竹排,也能欣然自得、俱怀逸兴,留下名篇无数给后人诵读与想象。
十多年前去海南读书,从湛江徐闻海边搭船去海口,第一次乘坐那么大的船,还是晚上,而且是坐在拆成几段的火车车厢里,看不到外面的海,也没体验到想象中那种海面的颠簸。穿过窗户看到的尽是钢铁做的船壁和灯火通明的钢铁船仓,工作人员往来穿梭,如履陆上平地。很难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盈,也不可能有“舟中只有琴”的闲时,那时体验到的仅仅是闷与躁,但是从赶路、安全来说,钢铁巨轮比那时的小木船强大数千倍也不夸张。后来又坐过游轮、快艇,但是都没有想象古诗词中乘船的画面那么唯美。
今日,走在这海湾,享着西阳,受着海风,听着欢语,猛然间感觉到不曾有过的感触,其实那些醉美的舟中诗词也是古人当时的心境与环境高度契合的结果。和大自然充分的接触,心境高度的纯灵,灵感可能会随时而来。艺术肯定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眼前的作品,不管是文字或者绘画以及音乐,经典的东西就像这海面一样,看起来安静,走近、亲身感受题中韵味时可能会触摸到海浪的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艺术中这种力量就是魅力!
西阳西下,终会成为夕阳,直至消失在视野之外。但是只要有一缕红霞,阳光的魅力与力量就一如既往呈现着。时光流逝,只要人性依旧,追求经典的向往不尘蔽,即使沧海桑田幻化无穷,也湮没不了心思之壮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