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的典故非常感人,名叫“子路负米”
典故简介:
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孝顺。那时候,子路的生活很贫穷,做的官俸禄很低,自己只能吃指粗陋的饭菜,却亲自为自己的父母双亲背大米100多里。后来,父母过世了,子路到南方游学,到了楚国,做了大官,衣食无忧,好吃的都吃不完。可是他常常怀念起曾经背米给父母的日子,可惜已经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典故来源: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
炆钊浅解: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其实,他也只比孔子小了9岁。年轻时的子路,脾气暴躁,曾经因为在大街上与孔子擦肩,就把孔子大骂一通,差点动手,最后却被孔子教育说服,拜入孔门,成为孔子年纪最大的徒弟。孔子经常与弟子们坐而论道,当孔子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子路总是第一个回答,经常被孔子批评笑话。最有名的就是下面的故事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由此可见,孔子其实是很看不上子路的性格的。但公平的说,子路是孔子所有学生中,最有出息的,成为了士大夫,还帮助孔子传播了儒学。可以说,正是有了子路的帮助,才让孔子的教学授业得以实现(遇到子路之前,孔子过得非常惨,“累累若丧家之犬”),没有人再敢随便欺负孔子了。但孔子一直对这个学生不够满意,因为子路的性格太过刚直(东北话就是有点虎),不懂得变通(东北话就是有点彪),不能把孔子的学问尽数掌握。但孔子也曾夸奖过子路: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大概意思就是穿着破衣服与穿着华丽衣服的人站在一起也不感到惭愧,这就是子路啊。不嫉妒,不贪求,有啥不好的啊。子路就把这句夸他的话念叨一辈子,后来还让孔子知道了,又骂他:“光做到这些就可以了吗?还得努力啊你”。可见,孔子与自己的这个学生,简直就是相爱相杀啊。但这也说明,他俩的关系那是真的好。
子路负米,是孔子学生中最有名的故事。但真正感动我的,确是子路说的话:“多想要在去给父母背一次米啊,哪怕天天吃糠咽菜也好啊,可惜,父母已经过世了,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典故小结:
子路负米的典故,后来比喻奉养父母,也简称为“负米”。
用典示例:
唐. 李商隐. 《崔处士》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明. 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
网图侵删“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茔域,高堂有母儿一人,负米百里伤哉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