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米奉亲》
子路负米的故事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亦称仲由)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指粗陋的饭菜),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


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大多父母对儿女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爱,为了儿女,他们愿意付出千辛万苦,甘心情愿的付出……
相信大家都对孔子著名的学生——子路很熟悉,《二十四孝》里,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他《百里负米》这个故事了。
□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他性格直率、勇敢、孝顺,非常孝敬父母。那时候他们家境贫寒,非常节俭,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他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却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
父母去世后,他离开家乡到南方游历。在路经楚国时,楚王发现他的学问和人品非同一般,就让子路做了官。
做官之后,地位、待遇就不同了——随从的军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刀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富的饭菜,但子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常常怀念双亲。
每当这时他便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这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孔子夸子路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啊!”

子路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从中我们也悟得: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去世后才想起来要孝顺父母,如果是那样就太迟了!
世上是没有后悔药——趁着一切都在,赶快孝顺父母,把你对父母的爱说出来、做出来,让他们开颜一笑……
孝顺父母也并不一定是要给父母买阔气的房子、豪华的车子。尽孝并不是非用物质来衡量的,而要看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
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孝顺父母也是如此——端茶递水,捶背洗脚,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孝顺父母的行为。
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亲十月怀胎,忍受剧痛生子,父亲勤劳工作,希望能多挣点钱让孩子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父母一直都在为下一代操劳,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感恩。
乌鸦尚且懂得反哺,羔羊尚且懂得跪乳,我们作为最高等的生物,就更应懂得孝顺父母。
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都能曲承亲意,尽己力去做到最好。
孝道,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我们理应用无私的爱来回报他们。

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家,在外求学,一直读到高中、大学、研究所,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就是这么的短暂。
现代的父母经常很感慨的说,他不奢求子女会孝顺他,只要不让他担忧挂心,他就非常知足了。
当今社会,有很多父母在晚年的时候孤独无依,住进养老院,子女很少去过问、探望,所以他们非常的孤苦,尤其是内心更为难过。
一个人,从组成家庭之后,他就把的青春甚至一生奉献给了孩子、社会和工作,不辞辛劳付出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照理讲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
可是我们看到,当前有许多老人晚年的处境非常凄惨,无人过问,孤独无依,有的甚至三餐不继,并不是因为他穷,而是他没有能力自己来料理。
人一旦步入老年,儿女不在身边,眼看亲人、左邻右舍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就会失去斗志,对人生燃不起希望,百病也就更容易侵蚀了。
□
的确: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但,孝是必须的。
连父母都不孝之人,关键时刻,行事无不狠绝,欺师灭祖或无所不可为之,与之为伍恐怖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