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虎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00:07 被阅读0次

           现代人比古人,物质生活方面显然要强多了,但论性情陶冶和意气涵养的话,怕是赶不上古人。比如说怕老婆这件事,今人言之,除了直接说怕老婆外,就是“气管炎”和“耙耳朵”了吧,而古人表述起来就诗意多了:“惧内”,“河东狮吼”,“季常之惧”,“胭脂虎”等等。

           “惧内”呢不用啰嗦,老婆即内人嘛。顺便记录一点年少的困惑:“小舅子”一词在古人那里谓之“内弟”。一“内”,懵了。妻族为“内”,那男方本族反倒成“外”了不是?,后来方知“内弟”自内人之弟而来(内兄亦然),跟妻族无关。“内人”的全称为“内室之人”,简称“内室”“内人”和“室”。

           北宋陈慥字季常,号龙邱居士,系苏轼的朋友。其夫人姓柳,非常厉害又爱嫉妒,有回陈慥与宾客谈天谈得起劲,柳氏却摔锅打灶地骂将起来,弄得陈慥和宾客十分难堪。当时的陈慥畏畏缩缩,不能拿老婆怎么样。这样一来,陈慥怕老婆的事儿很快就传了出去。苏轼知道后戏作一诗相赠:

           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河东狮吼”和“季常之惧”的来历。到了明代,戏曲作家汪廷讷根据此故事创作了戏剧《狮吼记》。这个陈慥太有意思了,人家都是因才学呀功业呀等后世留名,他倒好,怕老婆怕到“流惧百世”。

           毛病又来了,还得啰嗦一下,因为笔者的家乡即在“河东狮吼”的“河东”那边。

           黄河流经敝省山西的西南境,也就是说山西在黄河以东,与西岸的陕西遥遥相对,这疙瘩地界古称河东,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秦汉时为河郡。魏晋至隋唐时,柳姓氏族在此繁衍,散枝开叶,发展不错,于是就成了柳姓人氏的郡望所在,故而在此是指柳氏。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而陈慥好佛,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这里比喻柳氏骂声之厉。不知为什么,“柳狮”或“柳狮吼”没能成为典故,大概“河东狮吼”理解起来更加迎合彼时人的某种心理吧。

           “胭脂虎”也出同一时期。北宋陶穀所著《清异录·女行门》:“朱氏女沉惨狡妬,嫁为陆慎言妻。慎言宰尉氏,政不在已,吏民语曰‘胭脂虎’。”意思是,陆慎言老婆朱氏狡黠妒悍,陆慎言很是惧内,对内人言听计从,其任尉氏县县令时,连衙门政务都由妻子定夺,悍妻干政,一时成为笑柄,县吏和百姓闲余饭后谈笑之间都称朱氏为“胭脂虎”。

           再看一则。南宋陈鹄《耆旧续闻》载:“尧章(姜夔,字尧章)尝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张仲远家。其室人知书,性颇妒,宾客通问,必先窥来札。尧章戏作百宜娇词以遗之,为所见,仲远莫能辩,则受其指爪损面,不能出外。”意思是,姜夔曾寄居朋友张仲远家,张仲远家有悍妻,颇能识字,凡丈夫的来往信札,必自行拆开,先睹为快,当然主要是监督,如同今天那些抢老公手机看短信的妒妻。姜夔便来了点小小恶作剧,写了一首《百宜娇戏张仲远》寄至张家。词曰: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青楼去,重帘下,娉婷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镇长见。”

           词中大肆渲染青楼访妓的艳遇和风流,调情调得诗情画意,你侬我侬,嫖妓嫖得百媚千娇,淋漓尽致。信札寄来,张妻拆阅如旧。可以想象,这样一首“青楼日记”映入悍妻眼帘之后,整个人简直都要爆炸。张仲远呢百口莫辩,悍妻不但动口,还动手,指爪全上,将丈夫的脸抓得鲜血淋漓,伤痕累累,最后没法见人。得知结果,姜夔是否后悔自己的鲁莽?

           哈,简直现实版的九阴白骨爪。如果照“河东狮吼”“胭脂虎(悍)”口径的话,那就是“室爪怒挠”。

           “胭脂虎”三字隐隐露出些很容易一丝被忽略掉的信息,那就是内人虽强悍甚至蛮横,但漂亮养眼得很,花容月貌,也就是具“色”,否则,直接言“母老虎”不得了?这也就是男人受尽百般委屈也没把悍妻休掉的缘故吧。这也就是如今“我负责貌美如花(外加颐指气使),你负责挣钱养家(外加惟命是从)”成为部分婚姻之现实写照的缘故吧。

           倘不幸生而一个丑女人呢,那就只好以温柔贤惠来弥补了,木办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胭脂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pb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