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拜读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读完之后,对非暴力沟通有了些许理解。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沟通领域的一位大家,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了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本书将非暴力沟通分为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详细解读,帮助人们扭转负面的思维导向,用温和的方式避免或化解人际冲突,以维持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方式的表达比较简单:1.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2.表达感受;3.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4.具体的请求。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就比较容易实现我们的需求。它能够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原委,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课堂上,有学生因为没看到自己喜欢的篮球赛而闹情绪,因为播放的是足球赛。在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后便展开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师:你看起来很委屈、很难过,是吗?
学生原本在怄气,谁也不理,听到这句话便哭了出来。
师:你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老师也能够感受的到,看的出来你对篮球是真的很热爱。所以,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一定很失落,对吗?
学生一边哭一边点头。
师:这件事情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没有照顾好大家的情绪,老师向你道歉:对不起!
学生先是惊讶,然后转变为愧疚,没有想到老师会向学生道歉。
生:对不起,老师!我不该闹情绪。
师:有需求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老师尊重你的选择和决定,也愿意倾听你的心声,前提是你要有所表达。哭和怄气能有效解决问题吗?
生:不能,应该要表达出来。
如果直接制止学生或采用责罚的行为未尝不可,结果就不得而知了。就像我们听到命令时,往往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命令。
当然,如果我们实在是对某些事情提不起兴趣,甚至是厌烦,但又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我们的身心会备受煎熬。遇到这种情况,此书给了我们一个小技巧,即把“不得不”当成“选择做”:1.把自认为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列在一张纸上;2.把所列的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做”,跟自己内心对话: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3.找出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内在需求,将每件事情补充为“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这个技巧真心好用,其实就是合理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将“被动”变为“主动”。试想一下:领导安排的工作你有选择吗?没有。既然没有为什么不欣然接受,而非要带着情绪去做呢?常有同事说我时刻都是能量满满的状态,答曰:怎么过都是一天,为何不愉悦自己又愉悦他人呢!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被爱和被尊重的权利。小到学生和学生的交流需要尊重,大到同事和同事之间需要尊重。你对他人采用“非暴力”沟通,专注于自己内心的需要表达,真诚地倾听、反馈,温柔地与人沟通,相信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