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一定得有五个阶段,1、读万卷书,2,走万里路,3,明师指路,4,向自己学习,5,向天地自然学习,
一、读万卷书,
在西方学习强调的是归纳法;而中国人,习惯的是演绎法,这两者各有高下,但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一定要敞开大门,有向外敞开学习的过程。以前有一万小时理论,现代人学者想学习一些真正东西,一定要读过万把本书打底子,对所以的理论都有涉猎,才不会学错与学偏,否则一张嘴就让人怡笑大方。很多大道理都是窗户上的苍蝇,前方无限光明,道路与落地性是那是丝毫没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29900/808a41a44417517b.png)
中国一些踏实学者是,多少要有一些西方的理科基础的功底;特别是西方哲学,心理学及最新的《认知神经学》基础,这一些理论并不能够告诉我们事物一定是什么,“科学科学”,这只是分科学问,科与科的联接及本质上回归都不一定强。但是它一定能够告诉我们,事物肯定不是什么,否则我们很容易掉进头脑里的自说自画。胡乱编造。
中国有些人强调学习顿悟与渐悟,有人说慧能大师根本不识字也不读书,却成为智慧的代名词。事实上大师一定是象大树一样依赖于土壤,中国能培养杰出大师的社会土壤已经越来越少了,慧能大师的父母都是名门旺族,慧能大师悟后也在猎人堆里辛苦挣扎,先天良好后天优异,一般人在这两者之中有一点即相当不容易啊。
二,走万里路,
知识与见识,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我们同一个族群所传递的很多文化与知识,很多都是历史原因所形成的糟粕,但是我们人类却奉为理论的至宝不敢丢弃。
一个很有名的猴群文化试验,当一个猴子敢于去拿试验者放在房梁上的香蕉时,其他猴子立刻会被电击。于是下次再有猴子上去拿香蕉,其他猴都会一起来揍这一个猴子,然后这一个猴群之中就会形成特别香蕉文化,慢慢试验员把所有的猴子都替换掉,后进的猴子再也没有香蕉电击的经历,但是这一个文化却传递下来,那里的所有猴子都全害怕香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29900/d6b893ca65b2ae28.png)
人类社会其实并不比这一些猴子高明多少,几个世纪以前格陵兰岛还是温度适合,上面住着很多的维京人与少数因纽特人,维京人勇猛多谋,但是他们的文化就是不能够吃鱼与海豹,可能是这些生物容易腐败让人生病。后面格陵兰到了冰川的时代,因纽特人依赖吃这些动物而活下去,而岛上数量庞大而勇猛的维京人却全都饿死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29900/2b0924b1e5cdec13.png)
我们当下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走一走,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国家的文化与理论与我们学习的不同,是啊,我们在国内可以滔滔不绝的讲某一类理论例如教育学,但是我们在这一些国家,发现人家讲的完全同我们的相反,但是他们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力并不比中国人差。到这个见识增加的时刻,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很多的学习是盲人摸象,我们摸 到象尾巴而别人摸到鼻子,一定要把大家整合起来才慢慢接近真象。
三,名师开悟:
读万卷书是 解决学习宽度问题,走万里路,是解决学习的深度,而名师指路是解决学习的纬度问题,人的智能与能量,是有不同的层级的,很多的人,一生都是在低维度里学习,他学习的只是他自己能够见到的东西。
象那只丑小鸭一样,他以前的所有的时间,都是在鸭栏里学习,他学习越来越多自己也就会越来越痛苦,只当有一天,他真正的见到了天上的天鹅,他才知道自己地盘是在天上,不是在鸭栏里。人的学习也是同丑小鸭一样,也会钻牛角尖,只当那一天,他遇到一个生命里的明师而不是名师,给他找到他生命里的天空,他才会找到生命的方向,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与天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29900/0c3c6bbc46dd7e99.png)
四,向自己学习,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佛家的有个颂: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是啊,我们以前的学习,都是在外面学习,就象吃一些食物,我们食物是不是比较丰富与营养全面,是不是有消化,消化之后,这一些食物有没有变成自己肌肉,让自己的精气神更丰沛起来,这都是不同的过程。这里的前三者学习,一定要到第四步。
我们学习完后,只有不停的问自己,自己对他人与对自己的感觉是怎样的?是感觉越来越好还是感觉越来越差,不论我们读再多的书,走再多的路,见到再多的名师,学到再多的理论,而我们的心灵并没有轻盈与丰盛,那么,这一些知识与见识要么没有消化,要么消化后并没有变成我们的精神食粮。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29900/10e24bb1581ed256.png)
有人说,佛看人都是佛,魔看人都是魔,我们看到其他人是什么样子,其实是是不是这一个样子并 不清楚,佛陀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但是我们自己看他人是魔,我们自己的那一刻就是在地狱之中的魔性中。修行修行,是修的越来越行,还是越来越不行?只有问自己才知道。
曾子说,夫子之道,以一贯之,忠恕而已,忠就是心口如一,恕就是人我如一。一个人看别人不好,心口不一不表达伤害自己,表达后会伤害别人,不管是骗自己还是骗别人,都会是将自己内心 走向扭曲,人的气节气势会越来越弱小,能量会越来越低,最后就会有恐惧悲伤与羞耻,学的越来越多,但是能量越来越低。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原因。
五,向自然与万物学习。
人是身心脑灵的综合体,很多人为什么能量低,是他只活在头脑之中,只用大脑不用身体的身心灵。他想的任何事自己都做不到,而做的任何事都不会过大脑想。我们怎样能够从大脑之中出来,找到自己的身心?这是八成读书人都能做到的事!!!
当下孩子为什么大量抑郁,这是因为我们大量的学习与受教育,是严重违反孩子的身心发育甚至是逆向的,这样导致孩子身心崩溃。其实教育一定是先育而后教,孩子的身心脑发育到什么程度就教到什么程度,如果说老师的教就是倒知识的水,而孩子的育就是这一个制造水桶,一定是把各个 短板补好才倒点水 ,但是当下老师都是只倒水从来不看孩子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29900/45bc1b65ae4e7b18.png)
《道德经》四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者,我们不用大脑,用身与心做事这是难的,弱者,世界上动物与植物都比人类弱小,但是任何一个动物与植物都能够合理化地使用自己的身心,而人类大多时候却不能够。只是活在头脑内,甚至是拼命逃离身心。
但我们看看任何一个动物去教孩子,他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搞的抑郁,因为动物就只有身心灵并没有大脑,动物绝不会去滔滔不绝的言教,而只有身教,他自己喜欢,就把自己这一个喜好传递给孩子,动物做事从来不用大脑,所以做事之中反而会永远身心合一,它们永远在喜乐之中做事,做事之中也是身心快乐 。
植物就只有身体与灵性。它连情绪这一个心都不用。更是身到心到。我们问一下孩子为什么学习不好,就是身到心没有到,心不在焉,于是忙盲茫。学的再多也一点不剩下。身到之处方是客,心到之处始为家。一个人真正身心合一后,他才有自己真正心灵的家,这一个心才有盛放的地方,有心可放,我们跟植物学习才有大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29900/6df331d6e130710b.png)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有德与有得,一定是需要多读书,有得就是读一些怎样能够利已的书,而有德就是一定要读一些能够利人的书,人与我是一个共生体;能够利人反过来一定也能够利我。而明德,就是一定要跳出头脑,要多增长见识,世界是一个全然的世界,是一个一体化的世界,而我们头脑容易掉到某一个特别小的细节之中,螺丝壳里作道场,
而明明德,就是一定要有一些明师,或者是高人,他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与天赋。回到先天的能量之中。到了对学习检验阶段,就得向自己学习,考验自己,问自己对他人与对自己感觉是什么,是学习后能够亲近他人,还是能够亲近自己。如果这两者都不行,那学习就没有上道,只是在路上挣扎。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29900/aff9908dc0eb55f7.png)
能够止于至善的,只有自然界,任何一个纯净没有人类大活动的自然,一般都是经历的几亿年甚至是十几亿年的进化,它的一切都是生态与有机的。是可能持续发与自动化的欣欣向荣。我们只要倾听这一些自然动物与植物的声音,向这里的一切生命学习,甚至是向这一些弱者学习,才能够感觉到自然的能力。才是生命原生态最基本的“用法”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