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从教年龄不短,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但至今对阅读题教学没找到兴趣点。我觉得真正能体现语文魅力的地方在作文,对作文教学的探索我一直在尝试努力,现将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简单梳理如下:
一、照本宣科阶段:中师毕业的第一年,我在一所村小工作。教2年级语文。由于同事大多数是民办教师,一个年级就一个班。2年级还没有作文训练,考看图写话,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考的是平时练习卷上的图画,如“打扫卫生”、“扶老人过马路”之类的。所以我就按高年级老师教的做法进行训练。先让学生对照图画说看到了什么,然后给学生抄参考答案,检查学生背诵即可。一个学期背5、6个看图写话足够了。认真学习的孩子考试时看图写话能得满分。我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后,我才明白很多孩子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我们太“认真负责”了!看图写话,应先教如何看图,再按着顺序说图,再教学生写话。学生写的过程不能省略,如果有学生不会写,可给学生一定的句式参考,让其先填话,再逐步过渡到自己写。如今,还能看到身边许多小学老师教学生背范文,我不禁忧心。
二、模仿学习阶段
教了一年小学语文后,因中学缺人,我被抽调到乡中学。那时正值生源高峰期,一个年级6个班,每班80多人,年轻教师带双班。每天都忙于上课、改作业。小作文每周一篇,基本上要求学生写周记,随笔。学校要求重在检查,可不批改。大作文每2周一次,按单元作文要求统一写,教师要全批全改,要有横批和总评。为了让学生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作文,我通常的做法是两节语文课,第一节读上次优秀作文一两篇,存在问题讲一讲。接着是这次作文写作要求,选材建议,有时间的话就读一篇范文,有时没准备或没时间了就让学生开始写。
那时乡村中学的孩子除了教材,练习册,很少有课外书。我就建议有条件的孩子买本作文书看。还把自己上学时和工作后买的作文书,课外书,大概30多本,借给学生看,还鼓励他们互相换书看。
10余年的乡村教学生涯中,我总共听了2次作文教学公开课。一次是本校一位老教师在培优班里讲授的“快速作文”课。今天看来“快速作文”实质就是当堂作文,两节连上,一节写,一节评。在评课环节,我知道了可以发动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再由各组分别推荐一篇,教师念作文,全班学生再评说自己听到的好词句,或提修改意见。
当时全校语文老师都去听了这节作文课,一致认为课上的好,效率高,作文应该这样上。可一到自己模仿着上,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不是学生规定时间内写不出来,就是评改时纪律乱糟糟的,易失控。我们私下里都认为这种课只适合在优班上,普通班难执行。渐渐的互批互改的形式变成了课下找组长帮改,或教师自改。
第二次听的作文课是10多年前区里组织的市级观摩课。当年的作课老师杨卫平现已被评为“特级教师”,在郑州市一名校工作。她以一篇作文为例,用“作文病院”的形式,让学生讨论怎样修改,教师再点评和提建议。那时多媒体技术还未普级到乡村,杨老师是把作文制作成PPT的形式上的公开课。我们听时觉得这种形式效果好,学生都能看得见原文,比听作文再修改更易操作,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积极讨论,互动效果好。可我们平时没法这样上,多媒体教室一个学校才一间,仅供各学科老师上公开课用,日常教学仍以“土法”进行。“读一一听一一说”,或“写作文一一下评语。”
经过多次摸索和尝试后,我慢慢学会了对作文课进行延伸和拓展。具体做法是:习作课前先布置题目,讲要求。让学生先从作文书或其他资料中摘抄与这次作文相关的“好词佳句”,或列个提纲。这样,可以保证大部分同学课上能完成一篇习作。为提高批改效率,我学会了“偷懒”,教双班时两班互改,要求必须签名,防止学生在别人作文上乱写乱画。单班时,让学生自己找批改人。写完后再批改,课上写不完或改不好的,可找人求助。学生看作文时,教师板书评改要求,出示几条评语例子供学生参考,遇到实在不会改,不会下评语的学生,交给组长帮助。这样学生彼此负责,又方便维持课堂纪律。多媒体技术普及到各个学校后,上作文课欣赏范文,用展台进行例文修改,已成了常态。以前,为了找到合适的范文,我打印了很多例文。现在每次作文前我都会用心挑选紧跟时代的范文,制作成精美的PPT。以前公开课式的上法仅供欣赏,如今只要准备充分,天天都可以上出公开课的效果。我制作的作文教学课件在某平台上已有一定的下载量了。我确实体验到了科技的进步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
三、自由摸索阶段
在乡村教学时,我最自由最值得怀念的两次作文探索是在户外进行的。一次是在学习说明文《赵州桥》后,书后有一个以“桥”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正巧离我校不远处有一条河,河上的桥造型就是仿赵州桥的式样建的。我在征得班主任同意后,请她帮忙带队,领着学生去桥边欣赏了家乡的桥及周边风景。孩子们快乐的在老桥上跑来跑去,还往桥洞里钻。幸好当时是枯水季,否则按如今的教学纪律,我可是要犯大错了!1、带学生出校没和校长沟通;2、家乡的桥很破旧,栏杆有断裂,桥面凹凸不平。桥下有流水和淤泥。安全风险大。3、关于作文指导课前准备不足,范围大,没有重点,没有紧扣单元作文要求。从学生交来的作文看,大部分同学都写成了游记。我还兴致高涨的写了一篇下水文,以拟人的修辞描写了老桥的外形、处境和心声。今天读来也很幼稚。
第二次大胆尝试是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讲课时一位学生提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难以理解。那时书上没相关图片,我觉得自己也很描述出当时的情景。正巧当时是八月,一日夜自习时我在校园里行走时,看到了雪松树在月光下的倒影,和“藻荇交横”的意境非常相似。我突发其想,当即决定带学生赏月下美景。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月夜我带着学生在校园漫步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皓月当空,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重走校园主干道,树影参差,暗香浮动,看到地面上那条条交错的树影,那一刻我竟有了不忍心踩踏之感。学生宿舍那三角形的屋顶映在路对面的白墙上,那种黑白分明的线条美感就像木刻似的印在脑海中。我深深的陶醉其中,完全忘了带领学生出来的目的。夜自习放学的铃声还未响起,身边的学生已散的差不多了。
今天想来,我很惭愧。那时我光有激情和想法,根本不懂如何组织教学。我白白错过了一次多好的教育契机!如果是今天,有这样的机会,我该如何组织呢?至少我应该备点音乐,漫步后把学生集中在操场来个以“月”为主题的诗朗诵或故事分享之类的,亦或让学生三五成群具体观察某一处景后再口头描述一番,或畅谈月下所想,对月许愿等等。这样才不至于辜负了那夜美丽的月光。
唯一一次让我有点欣慰感的作文创新课是:听音乐写作文。想法来自于巜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看到一位老师尝试让学生听钢琴曲,古筝曲写作文,我觉得有意思,也尝试了一下。课上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阿炳的《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名曲,然后简单介绍了曲子的内容和创作背景,就让学生自由作文。不知是学生的兴趣高涨还是我的介绍起了作用。很多学生对曲子内容的想象还是很丰富的。可惜的是由于我和学生的音乐素养欠缺,作文中关于音乐的节奏和表演技巧之类专业术语描述不准,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对应表达方面写得词不达意。
那时我的电脑技术也不太好,更没有手机,编辑一篇作文很慢,也没有收集整理资料的意识,我特意上的几节作文课,都没能留下学生作文电子稿。真的很遗憾!倒是学生平时随笔作文中,有一位学生心思细腻的记录了她赶牛时的所见所感,我觉得挺好,简单修改后投到了一个征文比赛的邮箱。半年内我没收到任何回信,所以也没告诉那位学生比赛结果。一年多后,我无意间竟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了那位学生的习作。我欣喜的去那位学生的班级找她时,现任语文老师告诉我她一个月前辍学打工了!后来我也调离了那所学校,与那位学生彻底没了联系。这是我教学生涯中最大的憾事。我不知道告诉她作文发表了能否让她不辍学,但我深知那个消息至少是她学生生涯中值得回忆的美好往事。教书育人,我的境界还真不够!
四、专业化学习阶段
2014 年从乡中学考入县城中学后,我明显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压力。我知道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不足,想听同事的课学习学习,可没人愿意让你不打招呼的去听课。校内公开课也少有人讲作文。我只好把目光投向网络和书籍。起初是看无忧无虑网上的作文课件和设计,然后是照101平台上提供的课件和教案学习,适当修改后我尝试校内公开课上讲作文。同时,随着学校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我开始每周布置读书笔记作业。我也开始从网上买一些如王开东,黄厚江,王君,梁衡,管建刚等人谈作文教学的书。书倒是读了,真正吸收和化为己用的并不多。只在公开课教学时,适当借鉴了一些技巧。2018年我参加县教师培训班时接受了一项任务,上一节“读写结合”的公开课。那年我教八年级,我就顺势选了读后感写作指导课。因为是全县各学校培训语文老师都来听,还有省教研员来视导。当时县教研员第一次听了我的课后,说作文课难上,建议我换课。我不甘心,执意试一试,我又请教了八九年级教研组长,共磨课7次,最终顺利完成那次作文公开课教学。
或许是名师名人们的经历和经验与自己面对的学生和现实有距离有区别,或许是我的领悟力和钻研劲不够,我进步不大。我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切实可行又易操作,贴近教材和生活的作文指导。今年有幸参加了刘老师主持的“理想课堂中学语文”课,虽然刘老师没有专题讲作文教学,但我从刘老师的课例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作文训练方式。那就将是真正的读写结合。对课文的概写,改写,仿写,续写,扩写……从课程群里学员发的链接里,我关注了好几个同行的公众号。“星火之语,学一个习,永丰读书吧,杰哥的精致语文”等。仅就这些资源就足够我学习一段时间了。
如今作文教学方面,我的做法是双休日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或随笔(2篇,可任选);阅读教学中穿插“连词成句,仿写,改写”等片段练习;作文课注重范文引领,立意,选材点拨;批阅后对不符合要求的作文要求二次写作,优秀作文进行提升修改;开始尝试将优秀作文往校公众号;报刊杂志投稿;假期计划整理出本班学生优秀作文集;作文教学之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且行且思,与时俱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