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王崧舟这一段,真的思绪万千,我曾经因为《火烧圆明园》这节课的失败受到过多少非议呀。本来自己去已经很沮丧了,虽然确实是自己不了解学情,没有认真备课,拿来主义,但直接被批的体无完肤的感觉直到今日还记得。一堂课,面子里子都没了。
现在想想,不仅是评课,我们的教学管理,其实也要这样的大德和温度,多给予一点信任和鼓励,不要总把事情想到最坏,不要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那些认真工作但能力欠缺的人,去帮助他,而不是排挤她。不要因为她没做好而隔离她。这是我要思考的
想写写我的那堂《圆明园的毁灭》,因为是第一次建新校,又是第一次作为教学主管给老师们上示范课,其实在这之前,我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因为以前的学校也就十几人,研讨氛围几乎为零,上课全凭自己的感觉。这一次上示范课,总想着要展示最好的一面,于是大量参考名师名家 ,一节课又讲语言形式又讲内容,又分析原因,还特意拔高去抒情。光视屏就设计了无数个,什么圆明园的构建,海外人员怎么看待圆明园,圆明园的火,课堂上学生一直被推着走,感悟不到也分析不出。总结失败的经历主要有以下:
一、不了解学情,课前没预习,直接开始抒情,也不知道这个班的学生到达了怎样的学习高度,
二、眼中只有自己,光想着展示自己素养,
三、没有认真解读过文本,只是堆砌了大量名家实录,但优秀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一堂课下来,我费力去演,但是作为新手的我,不会引导,没有思考,只能干巴巴地去推,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道了。
评课的时候,自然是被领导批的体无完肤。至今领导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适合教语文,别人怎么看我,他们是不是在讽刺我?幸亏校长没来听课,来听了是不是会直接要我下岗?我以后再也不上公开课了,最好转岗吧!
直到有一天,校长聊起这件事,随意说了一句“你的课的事情我知道了,评课哪里能那么评,把人完全打击到不行,你前些年在农村,没有专业的发展引领,课堂欠点火候能理解,但绝对不能否认自己的专业素养,你的能力在我们眼里是有目共睹的。”
这样不经意的话点燃了我的自信,作为年轻老师,很多人的共同缺陷不就是不会分析文本,课上的不好就一棍子打死么?是的,缺什么补什么吧,第二学期,我的《独坐敬亭山》获得了高度的肯定,“你不上语文可惜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年轻老师的成长是需要鼓励的,除了极个别业务能力强的人,大部分年轻老师都是需要指导,需要手把手教的,要多给一些肯定和鼓励,一棍子打死怎么能得到发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