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雅阁道玄斋主与她的简友们唯美摄影
文海晨光‖自古红颜多薄命,博君一笑醉依轩……

文海晨光‖自古红颜多薄命,博君一笑醉依轩……

作者: 爱心小岛2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5:45 被阅读0次

文‖渤海居士冯志亮

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前后共历十位皇帝,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名叫福临,是清朝二任帝太宗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无论是按照立嫡以长,还是按照立嫡以贤的传统,他原本都与皇位无缘。

可这位九阿哥却天生有福,不仅坐上了皇帝宝座,而且还凭空捡来一只“肥鸭子”——从李自成、吴三桂的手里夺去了明朝的万里江山。登上皇帝宝座,福临靠的是皇叔多尔衮和母亲孝庄皇后,窃取明朝江山则因有了大汉奸吴三桂。

顺治六岁登基,在位只有十八年,二十四岁便病故。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顺治因爱妃董鄂妃之死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当了和尚。那么,顺治究竟是病死了,还是出家当了和尚,这已是一个历史疑案。紧接着,又有人说,董鄂妃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这是真的吗?此又是一个疑案。

明朝末年,江南有“八大名妓”和“四大公子”。当时八大名妓号称“秦淮八艳”,董小宛就是其中之一。“四大公子”指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襄(冒辟疆)。

传说清军大举南下时,董小宛被督署江南的洪承畴抢走献给顺治。顺治一见董小宛龙心大悦,二人感情迅速加深。顺治先将董小宛册封为妃,接着又立为皇贵妃,一代名妓就这样成了董鄂妃。

但在孝庄皇太后看来,董小宛作为一个汉族女子,没有资格凌驾于其他后妃得到皇帝的专宠,更重要的是,她认为顺治的这种感情再发展下去会坏了国家大事。于是她以学佛的名义,将董小宛送到西山玉泉寺。

但是这没有阻止顺治和董小宛的见面,顺治不但千方百计与董小宛约会,还一再威胁太后说,如果董小宛有什么不测,他肯定不当皇帝了。后来,孝庄设计烧了玉泉寺,谎称董小宛被烧死。顺治痛不欲生,从此沉迷于佛教中不能自拔。

自此,顺治的结局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一种版本是,顺治在二十四岁得天花而亡。另一种版本是,一天,顺治打坐时恍惚看见董小宛出现在五台山,于是他毅然放弃皇位来到五台山,建了三间草房,从此做了和尚,年仅二十四岁。他的第三子玄烨继位成为康熙皇帝后,传说曾几次以进香名义到五台山去见父皇,但顺治根本不与康熙相认。康熙无奈,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句,而后含泪辞别。

顺治的陵墓在清东陵,与他合葬的还有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深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董鄂妃死后被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从充满赞美的封号上,不难看出顺治对她的感情之深。

后来,有人说董小宛就是顺治最喜欢的董鄂妃,那么董鄂妃与董小宛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呢?

关于董小宛,《清史稿》和《明史》中都没有她的记载。民间虽有好事者的零星记载,如陈衍在《石遗室诗话》,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都对董氏作了一些记载,但关于她的最权威史料当推其夫冒襄(辟疆)的《影梅庵忆语》及《如皋冒氏严书》。

冒襄是江南“四大公子”之一,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的《影梅庵忆语》中,冒襄追忆了他和董小宛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以及他们婚后的生活。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到南都(南京)参加科举考试。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赞不绝口,称她“才色为一时之冠”,在两人介绍下,冒襄得以求见董小宛。但是,第一次没能见到董小婉。第二次,冒襄看到董小宛在保姆的陪伴下沿着曲廊走来,不禁感叹:“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而当时才十六岁的董小宛一句话也没说。

三年后,在朋友帮助下,特别是通过“八大名妓”之一的柳如是和赎买柳如是的钱谦益从中周旋担保,冒襄终于以三千两银子的代价将董小宛赎身。董小宛嫁给冒襄后来到江苏如皋的冒家水绘园,与冒襄一家过着平静的生活。

但不久就赶上明末清初的乱世,冒襄一家四处逃亡、颠沛流离。在以后的五年里,冒襄大病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顾才保住性命。然而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

根据冒辟疆在《如皋冒氏严书》中所说,小宛自明崇祯十五年,亦即1642年嫁给他为妾,两个共处九年,于顺治八年,亦即1651年去世,死时年仅二十八岁。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小宛死时顺治只有十三岁。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点:董小宛嫁给冒襄以后,两人就再没分开,而且董小宛是死于冒辟疆的家中。据时人记载,董小宛死后的葬处即为有名的影梅庵,所以董小宛也就不可能再到宫里成为顺治的妃子。

第二点:董小宛去世时,顺治才十三岁,应该还是一个情窦未开的孩童,不可能对一个比自己年长十五岁的女子爱得死去活来。再者,也与董鄂妃死于顺治二十四岁的记载不符。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推断,董小宛与深得顺治皇帝宠爱的董鄂妃,根本就是两个人。

那董鄂妃又是谁呢?

据《清史稿》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小宛去世那年,祖籍辽宁的董鄂氏已经年满十二岁。

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第二年,董鄂氏与襄亲王成婚,那年董鄂氏十六岁,襄亲王十四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十一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

那么,董鄂氏又怎么会成为顺治的妃子呢?

据当时在宫中任职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笔记记载:“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事申斥他夫人时,竟被顺治闻知,打了他一个耳光。这位军人于是因愤致死。顺治皇帝就将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汤若望说的这位满籍军人,就是襄亲王。

从史料中可以看到,襄亲王死时才十六岁。就在这年8月,顺治宣布立董鄂氏为妃。他让礼部挑选吉日举行典礼,并委派内大臣鳌拜前去告祭襄亲王,可能是因为顺治还是有些心虚吧!

董鄂氏入宫后,住在承乾宫。

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被册立为贤妃,一个多月后顺治又准备立她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册立典礼是在当年十二月初六举行的,这一年顺治十九岁,董鄂妃十八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董鄂氏入宫后,与顺治的感情与日俱增。顺治后来在《端敬皇后行状》中回忆,他下朝时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品尝。当他批阅奏章时,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她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董鄂妃生下一个男孩,排行第四。随着新生儿的诞生,清朝后宫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变得更加残酷。

顺治有过两个皇后,都出自母亲孝庄皇太后家族。第一个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在顺治十年时被降为静妃;第二个皇后是孝庄的侄孙女,顺治仍想把她废掉。孝庄非常恼火,于是迁怒于顺治一心宠爱的董鄂妃。

董鄂妃即将生产时,孝庄搬到北京永定门外二十华里的南苑,这是专供皇家冬天狩猎阅兵的地方。董鄂妃生下皇子不久,孝庄便以自己身体欠安为由,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她。董鄂妃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前往南苑照顾孝庄,致使她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不幸的是,新生的孩子活了不到三百天就突然夭亡了。这对董鄂妃是致命的打击,从此她一病不起,在痛苦中挣扎了三年,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

董鄂妃的死,令顺治难过万分。董鄂妃死后两天,顺治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并亲自撰写了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

顺治送走爱妃后,就选择了净发出家。其实顺治并不是突然想出家的,据历史学家陈垣考证,顺治对佛教的启蒙始于一代高僧憨璞聪。顺治十年,这位高僧入宫,他对佛法的解释深深触动了顺治。

在憨璞聪推荐下,僧人玉林琇和茆溪森先后入宫讲授佛法。顺治开始信佛,法名“行痴”。这位行痴皇帝在爱妃火化后的当月,就请茆溪森为自己举行了净发仪式。

皇帝出家震惊朝野。孝庄将顺治的师父茆溪森绑起来,并架起干柴,要当众烧死他。就在这时,传来顺治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的紧急口谕。

顺治没能当成和尚,三个月后,他在病中把身边的近侍吴良辅送到悯忠寺代替他削发为僧。五天后,顺治带着无限惆怅,在紫禁城养心殿闭上了眼睛,年仅二十四岁,死因是天花。顺治去世距董鄂妃病逝,仅隔三个多月。

董鄂妃的身世既已搞清,那么,我们可以断然否定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生死恋”了。

曾经有一个流传最广的传说……

传说两千多年前在长江西陵峡秭归县宝坪村,住了一个叫王忠的庄稼人,这个庄稼人因为一直没有孩子,便到附近的屈原庙进香许愿,祈求得到一个像屈原那样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后代。结果真的很灵验,八月十五夜里,他的妻子梦见一轮明月投入怀中,不久便生下一个比天仙还标致的姑娘,这就是王昭君。昭君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心地善良,忧国忧民,特别喜欢望月吟唱,父母就为她建了一座楼,起名望月楼。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汉元帝在登基以后,嫌弃宫中很多女子年老色衰,下令挑选天下美女入宫,并让宫中画师毛延寿给这些女子画像,自己根据画像挑选美貌女子服侍。

公元前36年,年方16的王昭君出落成明眸皓齿、顾盼生姿的美人儿,名冠南郡。王昭君自然被入选进宫,无奈挥泪告别双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颠簸劳顿了三个月终于来到京城。

进到宫中,王昭君顺利等通过来样貌、才艺等一系列评选,被选入后宫。不料入宫后,遭到众宫女的妒忌又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就这样苦等三年,音空信渺,始终不能见到皇帝。

几年之后,匈奴汗国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向汉廷求亲,汉元帝决定在不受宠的美女中物色几位,赏赐给他,并许诺谁愿意前往,就给予公主的身份。王昭君挺身而出。

临行前,汉元帝召见昭君,一见面就惊呆了,如此美丽的美人,我怎么没有发现呢?一席谈话,更觉昭君才智过人,整个后宫无人可及。元帝深深后悔,两眼望着昭君,不忍离开。昭君进宫多年,第一次见到多情而又年轻的皇帝,却又要离他而去,也是心酸不已。可是为了国家利益,昭君不得不北上。

送走昭君后,元帝立即翻看美人画册,终于在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细细一看,原来昭君眼下多了一个疵点,掩盖了昭君的美貌。皇帝大怒,下令将那个弄虚作假的画师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

昭君随呼韩邪来到塞外,在匈奴又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二人感情很深,但不久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久旱不雨,水草枯死,牧民饥饿混乱,朔漠飞沙中又夹着一股邪风。

当地居民说这些灾难都是汉女王昭君带来的,只有用她的血来祭奠匈奴先灵,草原才能化险为夷。呼韩邪终日愁闷,惶惶不安,昭君也愁眉不展,忽然她想起父母在她进宫前曾送给她一个锦囊。昭君打开锦囊一看,原来里面装有庄稼种子、金剪子和一张黄纸。

昭君百思不得其解,伤心地流下了一串串泪珠。这泪珠滴落在冰凉的沙子上,沙地上竟然奇迹般地出现了一股蓝晶晶的小清泉。昭君又惊又喜,有了水,还要有牛羊、水草、庄稼。

她拿起了金剪用黄纸剪了一只小羔羊,想不到刚剪成,小纸羊就变成了真羊。昭君又用黄纸剪牛羊、水草花瓣,顿时,身边出现大片的绿草香花,成群的牛羊在其中吃草、休息。最后昭君又将锦囊中的种子撒在沙地上,顷刻便长出了庄稼。

牧民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世代传送着昭君的恩德。昭君最后死在漠北,也就是现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南郊。呼和浩特是“青色之城”的意思,所以昭君墓也被称作青冢。

再说元帝,因为思念昭君,一病不起,五个月后就死了。

关于昭君的结局,除了上面这个圆满的结局外,还有自杀说、投水说等。无论什么版本,在大汉族主义者的眼中都是一个悲剧,理由是:王昭君被毛延寿这个小人所害,被迫远离故土,就算她赢得了单于和匈奴牧民的尊敬和爱戴,但一个聪慧的水乡女子怎么可能和野蛮人有共同语言呢?

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在这种心结中感叹着王昭君的悲惨命运。然而,我们不得不打断延续了千百年的一厢情愿式的意淫。

关于王昭君的传说中,一切“悲剧”的源头来自宫廷画师毛延寿这个“奸臣”。京剧上就有“骂一声毛延寿卖国奸臣”“你不该投番邦丧尽了良心”,并且认为他被杀是大快人心。然而,王昭君传说中的一个最大破绽正是毛延寿。查《汉书》《资治通鉴》均无毛延寿画宫女画以及被杀的记载。在历史上,汉宫是否存在皇帝按图召幸宫女的规矩,也未见正史记载。

《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对昭君出塞的记载是这样的:

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向汉宣帝请求援助。因为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于是,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后,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人护送他到漠南,同时送给他三万四千斛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国看见汉朝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死后,他的儿子刘奭,即汉元帝即位。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意思是自愿当汉朝的女婿,以便有所依靠。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匈奴强大,汉朝和匈奴和亲,都是挑选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现在呼韩邪的匈奴已成了汉朝的附庸,于是元帝决定挑五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民间选来的宫女,进宫后就像鸟儿进笼一样,都希望出宫,但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宫女王嫱,即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也为了汉朝和匈奴的和好,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呼韩邪临辞之前,元帝召见五女,只见“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汉元帝虽然阅美女无数,也大为震惊,想改变主意,却不能开口,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她去了匈奴。

汉元帝为什么没有见过昭君呢?《汉书》只说“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怨”,并未提毛延寿作伪的事。

事实上,皇宫是美人窝,如果没有特殊的际遇,从民间选来的王昭君见不到皇帝是非常正常的事。而史书中也根本看不到王昭君对西汉宫廷和皇帝的恋恋不舍,相反,却看出了她的大彻大悟、自愿脱离。

汉元帝时,宫女为取宠皇帝,用重金贿赂画工,画工向宫女索赂的情节,来源于西晋葛洪写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这笔记是好事文人掇拾而成的杂记,不一定符合真实历史。《西京杂记》等文学作品将毛延寿与王昭君联系在一起,可能因为当时西汉政府恰巧处决了一批宫廷画家,毛延寿是其中之一且画技最高的原因吧。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据《汉书·匈奴传》等史书记载,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所生的儿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婚后三年,呼韩邪去世,嫡子雕提模皋继位。

依照匈奴汗国的风俗和律法,嫡子有跟庶母结婚的义务,于是王昭君再嫁给新皇帝。二人年龄相当,新单于更加爱慕王昭君。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昭君继续当皇后,跟新单于又生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匈奴贵族。由于王昭君的原因,匈奴和汉族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至于王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爱情则根本没有可信度。后宫佳丽无数的汉元帝面对绝世美女,产生刹那间的眩晕是可能的,但产生爱情的可能性极低。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之后五个月,汉元帝就死了。如果王昭君留下,哪有幸福可言。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并没有那么不幸。

王昭君到了塞外后,并不全是传说那样,郁郁而终,甚至自杀而亡,而是享尽顶级待遇,当然,也是一方面,也确实有着其不幸与悲惨的一面。

首先是思乡,王昭君最终脱离了樊笼,远嫁到了匈奴,但是也远离了故乡。家乡缈缈关山远,对家乡的思念常常令王昭君难以入睡,王昭君夜夜都梦见回娘家,但是醒来只有撕心裂肺的思念。

其次是丧夫、丧子,对一个女人来说,人生最悲惨的莫过于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王昭君嫁到匈奴刚一年多,呼韩邪单于就死了,剩下孤儿寡母。后来王昭君被迫嫁给呼韩邪与前妻所生的儿子——雕陶莫皋,也就是复株累单于。为了免除后患,复株累单于杀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伊图智伢师。

最后是再嫁,《汉书·匈奴传》里记载:“匈奴父子同穹庐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无冠带之节,阙庭之礼。”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是可以接管父亲的一切,包括父亲的女人。后母和养子谈婚论嫁,太有违伦理了,任何一个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的人,都不能接受这种离经叛道的“乱伦”行为,何况是知书达理的王昭君。

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但成帝令她遵从胡俗,昭君只得下嫁。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即须卜公主,小女即当于公主。《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成帝赦令从胡俗。”无奈,王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

《汉书》说“王墙字字昭君”,《后汉书》却说“昭君字嫱”,从史料的冲突推断,“昭君”一称很可能是封号而非字号。“昭:日明也”,“昭君”即汉皇光照匈奴的象征。

“王昭君”的含义则为代表汉家君王光临匈奴的王姓姑娘,这称呼应该是昭君出塞前夕被赐的封号。王昭君在和亲前地位只是宫女,不是皇室支系,不能封为公主,而和亲必须要有一定的身份,于是便只能按她具有“光明汉宫”的美丽和代表汉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赐封为“昭君”。

“宁胡阏氏”与“王昭君”一样,皆为政治含义丰富的称号,都是在和亲这件政治大事中,双方君王政治意图的反应,也是对和亲能取得良好政治成果的祝愿。汉元帝还因此事改元为“竟宁”,同样也透露出对此事的愿望。

昭君出塞,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因为昭君不只是一个北上匈奴的人,她带着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

她一个人影响着整个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让一个太平盛世,在这一片不宁静的天空中漫延开来。王昭君为实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而远嫁匈奴,开创汉匈间50余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余年,加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至于王昭君卒于何年,不得而知。昭君死后,葬于青冢,而专家考证说,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笔名禾子尼,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一百二十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十二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各类书籍共计编著五百余册,并全部出版发行。更多详细资料请看冯志亮的百度百科,感谢关注!

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相关文章

  • 文海晨光‖自古红颜多薄命,博君一笑醉依轩……

    文‖渤海居士冯志亮 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前后共历十位皇帝,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

  • 红颜总结

    冲冠一怒为红颜 自古红颜多薄命 周幽王为博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 红颜的形象,美人出浴或是在深谭中或是浅溪畔或是月下...

  • 红颜罪

    多少红颜醉,多少心儿碎。多少红颜博君一笑,成了红颜祸水。

  • 我做了三陪女(下)

    【原创作品,不得转载】 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陨谁人怜。自古红颜多薄命,古来英雄多寂寞,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

  • 我做了三陪女(完整版)

    【原创作品,不得转载】 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陨谁人怜。自古红颜多薄命,古来英雄多寂寞,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

  • 自古红颜多薄命

    自古傻逼出鸡窝

  • 自古红颜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 文/燕赵北羽 读清人冒襄之《影梅庵忆语》,一时无语。此等情愫,需上天何等安排?才子佳人的偶遇、结合...

  • 自古红颜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命运天注定!像影视红星:陈小旭、李媛媛、翁美玲……还有我那魂萦梦牵的小妹!虽说生命的短暂也是一种美...

  • 自古红颜多薄命

    人都说“红颜多薄命”,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父母把我生得丑一点,再丑一点。 我不奢求自己能像嫫母、无盐那样品德贤淑、...

  • 自古红颜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谁能懂我冯小青。明朝才女冯小青,生于太守之家,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是家中独生女儿,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海晨光‖自古红颜多薄命,博君一笑醉依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ta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