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活的需要
中国的很多老人,他们有钱也有社会地位,也有社会阅历,为什么老人被那些骗子骗呢?
就是因对新出现的那些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他们不知道。
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有作者提出来: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社会发展,从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来看,大概有三个阶段:
一、知识数量的构建认知优势;
二、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三、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现在的社会已经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趋势。
当《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的时候,微信中流传一则文章:
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读书,也是如此。它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影响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
1、当你开心的时候
你可以说: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不是只会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当你伤心的时候
你可以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不是只会说:
我的心好痛
3、当你看到帅哥时
你可以说:
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无双
而不是只会说:
我靠,好帅!
我靠靠靠,太帅了
4、当你遇见渣男时
你可以说:
遇人不淑 ,识人不善
而不是只会说:
瞎了老子的狗眼
同样是在旅行公司报了一个团,一个人知识比较好,看见美景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他在旅行当中获得的价值就大,而另外一个人没知识,只能说:“我靠,真好看!”那你这个旅行社的票买的就不值。
(四)自我的需要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通俗的理解是:
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但在在《论语》记述颜回能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够超越低级的需求,求取高级的需求,是一个人品位的升级,所以孔子两次称赞颜回“贤在回也!”
作为教师,我们的幸福来自于与学生相处的交往,在物质上我们不能需求过多,如果仍只停留在低级的需求方面,自己会天天愁眉苦脸,自怨自艾。
这时候,就应该向古代的贤士学习,超越物质,向内心求取幸福与快乐。
陶继新在《为终生幸福作好生命规划》一文中提出:为自己的六十岁准备。
他写道:
在40多岁的时候,就提出一个口号:“为60岁做准备!”当时还有人视作笑话。其实,我是当真的。在立下这个誓言之后,就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目标,60岁之后,生命将会更加精彩。于是,每天读书,每月采写一万字以上的文章。
于是,就有了现在属于个人的300多万字的作品,就有了在全国开设400多场讲座的收获。2008年退休之后,我非但没有休,反而更加忙碌,又担任了一个刊物的执行主编,每月外出采访、开会、讲课半个月,每月发表4000字以上的作品。天天超级忙碌着,又超级快乐着。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不也应该为自己的六十岁想一想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