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听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男孩低着头,用脚踢着地上并不存在的石子,他一只手拉着男子,另外一只手举得老高,感觉想要逃离男子的束缚
“你自己弄丢的我必须给你买吗?”
“不买你就要打我吗?”
“我是这么教你的吗?”
男子提完这三个问题,小男孩使劲一甩手,差点把男子手扔开。男子恼怒的瞪了一眼耍脾气的小孩,手却拉得更紧了。
说实话,孩子爸爸嗓门虽然听上去很大,看上去脾气也不是很好的样子。但是他还是在克制自己,还是很努力的在和孩子讲道理。
这种画面,在我们小时候是绝对看不见的。严谨一点的话,99%的父母都做不到这一点。
那时候很多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好,小孩子平日里玩具不多,有很多人几乎都没有。弄丢了别说要父母再买一个,父母要是听见孩子弄丢了,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找根棍子先把孩子打一顿,让他涨涨教训。
但是,我说这些事情不是为了评判我们那一代的父母有多么的不称职,只能说那是时代发展的限制,每个人都被限制着温柔。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没有怎么读过书。生孩子是凭借天性生的,养孩子是凭着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哪里知道什么科学育儿,和孩子平等交流。晒了一天的大太阳,干了一天农活已经够累了,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好好读书,反而拿着自己血汗钱来玩。望子不成龙的父母又怎么可能会压抑住自己的情绪。
没人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即便是让我们童年有遗憾的父母,他们那些拙劣的教育手段也是从他们更不称职的父母手里接过,然后加工改良的。
所以,当我看见小男孩爸爸能和小男孩平等的进行交流,可能小男孩的爸爸也没有做到别人眼里心平气和的父母该有的模样,但比起我们父母那一辈,不是已经好很多了吗?
现在活在阳光下的这个小孩,以后回忆起来,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爸爸算不得一个温柔会科学育儿的好爸爸。可是在经历过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老阿姨眼里,他爸爸已经做的很好了。希望,以后他能够在发达社会的助力下成为更好的爸爸,永永远远幸福的活在阳光下,长在幸福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