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78814/eb70543982e6e975.jpg)
地球村的文化差异无处不在,大到国与国,小到城与城。积极看待别人与我们的不同,会收获很多意外美好的东西,而这其中最珍贵的是感情。
上高中时最喜欢的科目除了英语,语文,其次就是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当时常想如果能把世界走个遍,亲身领略书本里的风土人情,该是多美好的事。
当年的远方如今终止在枫叶之国。但好在这是一个世界各地文化荟萃的国度,而我的工作又让我对多元文化有了很多直接的体会。
从去年八月底开始,我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第一个学期,教授新移民和难民基础英语。除了不同的英语级别,学生还按教育背景大致分成两种:直白来讲就是有文化和没文化。我的第一批学生或因为战乱,或因为贫穷,在本国基本都没有教育背景。
他们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来自非洲几个国家,为穆斯林。还有少数来自南美洲,亚洲。
对这份工作的向往自不必说,但任何工作都有需要努力克服的困难。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美。弥补了差距,才能领悟到美。
人与人相处的最初印象是由感官完成的,比如视觉,听觉,和嗅觉。学生们的肤色就像渐进的色谱,由白到黄,棕,深棕,浅黑,直至炭黑。上课时有看到学生兴之所致就打起赤脚。他们讲话喜欢放大音量,用母语尽情交谈,放生大笑。教室里经常充满了咖喱,汗味,体味和他们特有的香薰混合在一起的特有气味。
很多穆斯林学生每天要祈祷,并且祈祷的时间根据月亮的运行轨迹各不相同。有时讲课到重要环节,半个班纷纷起来,长袍飘飘地就都去祈祷了。
尽管事先宣布了课堂规则,大部分学生还是随心所欲发问,大喊:teacherteacher。看到我正在和别人讲话,索性直接过来捅捅我。除了这些,上课私自讲话,甚至争吵,抄袭作业等等都是他们的常态。
学期初的这些表象极易使我把这些学生贴上蛮夷之人,无可理喻的标签。但我没有根据我感官接收的信息对他们进行归类。教师的本心不允许我这样做。因为他们真实不虚伪,所以值得我的信任和尊重。而他们则以双倍的热情回应我的尊重与真情。眼神中渗透着对我的极端尊重。尽管他们确实需要教化,但心思却是单纯质朴。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认真欢喜,认真生气。如今的年代,有多少人在教化后却丢失了本真,终日戴着面具,旁人难识本色啊。
面对这样的课堂,我明白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先于课堂教学。有序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有效学习。而好的学习效果必定与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分不开。
对尚未了解的文化充满敬意,抛开成见,又是减少隔阂,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一个个细节和一件件小事让我更加深信人性的美好绝不受限于宗教,国度,和信仰的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