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受了心理咨询,这是间隔数月又回来了。这次是带着具体的问题与期待而来,是想更深入的体验心理咨询过程。自己还是有问题需要得到帮助的,同时也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心理咨询是一个共生合作的过程,共同去面对,去成长。这是自己回来咨询的想法,进一步培养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对咨询师的信任,并从中学习和积累一些咨询的经验和方法。
咨询师也是人,也会体验到悲伤和无助,也会有挫折感挫败感等情绪,这需要客户的坦诚与担当,勇敢的面对自己和付出积极的行动。
在咨询结束时带回了三个问题,作为此时咨询的家庭作业。
一:这次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病,治疗自己的症状吗?睡眠问题,躯体症状如腰疼等。
是的。目标和目的性更强,想更具体的面对问题,面对症状。由症和现象出发去寻找原因,从而治愈自己,或更能理解、接纳自己的症状,与症状和解、共处。
还有一个目的,是想对咨询过程与实质有更多的了解,尝试团体咨询等,将此作为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有经验的咨询师的训练和学习的场所。
二:你觉得咨询师能满足你的期待吗?帮助你治疗好自己的症状吗?
我觉得很难,但我还是选择相信,试一试。这是一个长期的症状,也经历过很多的调节方法了,期待咨询师能够转短期内解决或取得根本效果有些不现实。我选择尝试,一是给自己机会,更多的了解和体验自己的症状;二是也有挑战咨询师的意识,共同去面对,一起去探索,去成长。
我需要真正的去转变意识,与咨询师结成同盟,跳出自我,把自己作为一个案例共同去探索,这样更有价值,从而将对治疗自己的期待转为奉献自我的价值。
三:如果这些症状无法治愈,你会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咨询过程呢?你会对咨询师有什么想法?
我会坚持疗愈下去,会改变治疗的策略,将关注自身的症状和毛病转移去关注帮助他人的健康。在自我成长、奉献的过程中,学会与症状共处、和解,带着症状去生活、工作、学习。
看到症状和毛病的正向资源,让自己的毛病和症状能服务到自己和他人,从而可以轻松的微笑的温和的对待自己的毛病和症状,毛病与症状成为了自我价值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