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选择的代价

作者: _Abraham1101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16:38 被阅读6次

美国最伟大的国父之一杰斐逊在著作《独立宣言》中有过这么一段话: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

美国国父们签署《独立宣言》

翻译过来是“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很多人读到这段话时,不禁有些热血沸腾,因为那群伟大的缔造者们在美国成立之初就定义了这样的人权,并且在今天,它依旧不过时。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无论是七十年前成立的新中国抑或是二百多年前独立的美国都是无法比拟的,我们有了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更多的自由与选择,我在想,当曾经的领袖人物能够看到今天的世界,他们会作何感慨?

不过,像自由和选择权这样的好东西越多越好吗?我查阅了相关的心理学资料,心理学家巴里·施万茨认为,个人主义的现代文化里存在“过度的自由”,反而导致人们生活满意度下降和临床抑郁症的增多。过多的选择可能会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像施万茨所说的“自由的专制”。

有研究发现,从30多种果酱或巧克力中做出选择的人们表示出的选择满意度,比那些从6种中做出选择的人的反而低。更多的选择可能会带来信息超载,也带来更多后悔的机会。和那些仅仅依循课程学习的人相比,自己选择下学期学习的课程的学生,更少的为重要的考试而努力。在我自己的大学里,每个学期都会大量的选修课(超过100种)在教务系统供我们选择,而我们只要选几个就好。在第一次选择的时候,我们通常都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选上的课程很少令我们满意,而到后面的学期选择的时候,大家都渐渐不感冒了,很多选修课的到课率通常难以达到老师的期望。

另一项研究发现,可以在一系列消费清单中进行选择的学生很少购买口味寻常的却健康的饮料。所以,在从星巴克1900款产品组合或超级市场4000项产品中进行选择时,不少人对自己的选择更不满意,反而更倾向于回家吃冰箱里的冰淇淋。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奚恺元教授和雷德·海斯迪阐释了选择是如何强化后悔的。如果让员工们免费去巴黎或去夏威夷旅行,他们会非常高兴;但是,如果让他们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他们可能就不那么高兴了。选择巴黎的人会后悔他们无法得到阳光的温暖和海水的滋润,选择夏威夷的人会后悔他们将欣赏不到那些壮观的博物馆。最近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来自11所大学的毕业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寻找和评价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但却以高薪和低满足感而告终。

在心理研究的其他实验中,人们对无法反悔的选择(如“全场清货大甩卖”)的满意度比对可以反悔的选择(如“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满意度更高。可笑的是,人们似乎喜欢和愿意为推翻这种选择的自由而付出代价。尽管这种自由“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不满意”。

之前在B站(哔哩哔哩)看到过这么一个视频,印度人在欧美等企业公司的地位比中国人总是高出不少,如微软的CEO萨提亚·纳德拉,谷歌的CEO劈柴哥(桑达尔·皮查伊),花旗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潘伟迪,并且很多印度人升职加薪速度能甩中国人几条街。不少人将此归因为印度人西化比较早,历史上被完全殖民过,适应西方文化,他们脱离了那些外国企业无法生存,所以巴结谄媚的能力强......我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原因,我认为更合理的一种解释是,印度人缺乏选择的状态,以及不选择而产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事实上,印度人无论在婚姻中还是在职业上,选择常常比其他族裔要少,而且少得多,这个特点在他们的婚姻中表现的特别突出。今天世界各地,男女大多数通过自由恋爱走入婚姻殿堂的,中国大多数农村也实现了这样的变革,而印度人的婚姻却非常奇葩,他们依旧采取一种古老的择偶方式,简单地讲有点像中国封建王朝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找配偶。更要命的是,婚姻双方必须门当户对(看过阿米尔汗系列电影能够从细节中映射出来)。印度人一旦结婚,无论男女,基本上只能从一而终,因为虽然没有离婚限制,但离婚后再选择的空间就更小了。因此,印度人对婚姻基本上就是认命的态度。目前,虽然印度的人均GDP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但是幸福指数却远超同等收入的中国人和美国人。不过,这与是哪个国家的人并没有关系,清华大学博士吴军先生谈到他在硅谷工作时有趣的事情,印度人的确幸福指数高,但如果给他们非常多的选择,他们也会和美国人或者中国人一样犯选择困难症,甚至在职业上的表现还不如他们应有的水平。

在互联网产品这一块,更是体现了选择的“滥用”。在很多婚恋或者异性社交平台上,用户有着很大的选择空间,并且一些平台还“鼓励”用户发现更多的目标,美国国家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人们对无法反悔的婚姻(“一次性成交”)表示了更高的满意度。现在尽管有了更多的婚姻自由,人们却对他们拥有的婚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吉波尔特也在自己的实验中发现,人们不能撤销他们的决定时会更快乐。如果他们可以撤销的话,就会考虑自己决定的利弊。而不能撤销决定时,他们就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个决定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不利的一面。同样,决定不可撤销比可以更改会令他们更满足。讽刺的是,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都强烈倾向于希望可以改变决定。

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当下经济发展迅速和物质充盈富饶的时代,不少的人在宣扬“选择比方向更重要”之类的口号,却不注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去创造价值,服务社会。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专注,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相关文章

  • 过多选择的代价

    美国最伟大的国父之一杰斐逊在著作《独立宣言》中有过这么一段话: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 选择的代价

    我从没想到选择的代价会迁延到现在,八年了,又是一个八年,看眼前情形,大概还会旷日持久下去。难道上天真的...

  • 选择的代价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或许选择越多,机会就越多,就越有获得感,但选择太多,则反受其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 选择的代价

    成年人的游戏规则是,我们每做一次选择,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生活不会再允许我们向像个孩子一样,考试不及格,只是伤心...

  • 选择的代价

    昨天晚上报了星姐(特立独行的猫)的课,对于听惯了免费微课的我来说,68元的报名费相当于割肉了。 因为听课的时间和孩...

  • 选择的代价

    你是否被问到过这样的问题,做这个选择你会失去什么? 我被问到这个问题,是要在工作上做选择时。起初,我认为自己是增加...

  • 选择的代价

    人生是一场旅行,像一个圆,家是原点,也是终点。这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一步一步前行。 路上的每一步,都...

  • 选择的代价

    选择终要付出代价,越来越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8月中下旬,认识了一位网友,各种条件挺符合自己的择偶要求。后来...

  • 选择的代价

    “你要取什么便取什么,只要你付出相应的代价。”——西班牙的格言。 淡绿色的花布窗帘有微弱的天光穿过,映出窗帘上牡丹...

  • 选择的代价

    昨天的文章被简述封了,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次申诉中,其中并无违规之处,以至于我不得不怀疑审核人员的专业程度,他们大抵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多选择的代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lf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