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作者: 蓝蝶landie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21:22 被阅读120次

昨晚央视《经典咏流传》,梁俊带着乌蒙山的孩子们吟唱袁枚的小诗《苔》,纯净的童声和淳朴的声音,不禁喜欢上了这首小诗。这是一首很励志的小诗,自古以来咏颂梅、兰、菊、牡丹者众多,而咏苔藓的诗作微乎其微。苔藓生长在阴暗的角落,没有人去注意它,因为它太微不足道,至于苔藓开花,真没印象。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

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

拥有生命. 花开微小似米,

却一定要象牡丹一样尽情绽开。

因为在苔的心中,

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和广阔的天空。

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

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

“白日不到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就有被太阳遗忘的地方。

“青春恰自来”,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

“苔花如米小”,青苔本身已经很微不足道,青苔也会开花,其花更微小如米粒,然而小小的花也是花,也要绽放出生命的美。

“亦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它像牡丹一样绽放自己的美,开得阳光灿烂(虽然没有阳光惠顾)——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当然,青苔开花,未必要学牡丹,牡丹有牡丹的雍容华贵,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

因为这首诗,捞起了袁枚这位随园主人。袁枚,清代诗人,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杭州人。有名的是他的《随园诗话》还有散文《子不语》,他还是一名吃客,《随园食单》罗列了各地美食。

袁枚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或为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此称为“随园”,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关于袁枚,有首诗一说起就知道,“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嗯,就是他的《所见》。

正是袁枚擅于“所见”,所以,他会发现毫不起眼的苔花,留下简单而意味深长的《苔》诗。正如他的《遣兴》诗:“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mb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