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如褚时健

作者: 荒草的那些事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4:10 被阅读59次

褚时健,走了。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震惊,尽管与褚时健素未谋面,关于他生平的事迹也只是在相关的传记中看过,但是褚时健的一生当得起传奇二字。

作为千禧年出生的00后,褚时健拼搏过的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当我每每拿起他的传记在读过三言两语后,都由衷感叹褚时健这一生所焕发的活力与精神。

面对每一次人生的大起大落,褚时健都能坦然面对。

从被戴上“右派”的帽子流放农场,褚时健利用闲暇时间抓鱼种菜;文革期间他又经营一个破败的国营糖厂,但是最后做得风声水起。到了1978年后他经营国营单位玉溪烟厂,他用十七年的时间做成世界第四,中国第一的香烟品牌。对于这一切所经历过来的事情,褚时健明确的告诉世人,什么叫做事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经营烟厂期间,褚时健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创造的利税高达991亿,加上红塔山的品牌价值400多亿(其他品牌价值没有评估),他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贡献1400亿。

最高峰的时候红塔集团一年的效益相当于那年云南一半的财政总收入。但在此之后褚时健因为贪污受贿锒铛入狱,年过古稀的他经历女儿自杀,晚节不保,被判无期徒刑的维谷境地。

但是褚时健没有像平常人那样抑郁消沉中度过余生,褚时健在狱中积极参与改造,因为表现优秀再加上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褚时健戴罪出狱,并且开始"二次创业",而那年他已经74岁。

当时万科董事长王石时和褚时健是忘年之交,他们认识的时候一个七十多岁,一个五十多岁。王石曾经这样评价褚时健:“我在褚时健身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不服输的精神。”

听闻褚时健出狱修养,曾经的故友纷纷前来拜访,而王石和褚时健的友谊也是这样展开的。

当时王石慕名前来拜访这位曾经的“亚洲烟王”,王石刚好得知褚时健在哀牢山上承包了两千多亩的土地。那时候哀牢山上都种满了褚时健的橙苗。看到这些,王石对于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心中唯有震撼和深深的敬佩。

当时褚时健已经白发苍苍,但王石透过褚时健苍老的面庞看到他内心的坚毅。这不仅是褚时健对哀牢山漫山遍野的橙苗的信心,也是褚时健最后一次向人生发起挑战。

最后证明,负债累累的褚时健再一次用十七年的时间,将"褚橙"这个品牌做到中国橙类品牌第一,并且创造亿万资产。

“褚橙”在中国闻名遐迩,而褚时健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老而弥坚,什么样的人生才叫做励志。

坦然面对人生的低谷,永远不妥协命运的安排。

年少酿酒,青年立志报国,解放之后褚时健成为一地的行政领导,在左右派的斗争和文革的风雨中,褚时健坎坷淡然的面对二十几年的人生低潮。

作为褚时健的忘年之交,王石曾做出如此感叹——人生不是看高峰,而是看由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作为一名企业家,王石在商场上历经风雨,几次沉浮,他用半生的时间来苦心经营万科。或者正因为这样王石才懂得褚时健的内心以及他人生拥有的可贵之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方有这样的感叹。但是褚时健却用古稀之年再次向命运发起挑战,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褚时健在一次媒体的采访中曾说:一个人活到我这个岁数,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对于述说已经没有了兴趣。再次成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是在我成为一个果农,种出好吃的果子的时候。他说:“所谓的‘触底反弹’,使得很多人表示出对我人生的兴趣,出一本关于我的书,好像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年老的时候去认真的做一件事情不仅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像褚时健对待人生的豁朗与无畏。

站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会发现褚时健九十一年的人生经历,我们遭遇过的在他那里都能得到启示,而我们也没有经历的在他的书中也都一字一句呈现在我们面前,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

有时候我在想,褚时健的人生不正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的思考一下吗?

今年是2019年,有人十几岁,却执迷网络;有人二十几岁,踌躇满志;有人三十几岁,中年失业;有人四十几岁,站在人生巅峰;有人五十几岁,一身病痛;还有人六七十岁,子孙满堂。反思一下,这些不正是我们已经过去,或者正在面对,以及还没到的将来吗?

褚时健一生沉浮,年少立志,他没有因未人性的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晚年创业,他没有因虚度年华而半生悔恨。

但是,你要怎样度过这一生?

有人二十岁已经死了;有人七十岁还在发现生命的可能;有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人为一件事简单制作,一直到老。

或许忠于自我未必有结果,坚持努力也不一定换来成功,但当有天你回望过往,是胸怀壮阔还是满心懊悔,取决于我们的每一个当下。

至此,致敬褚老!

一路走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当如褚时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nx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