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之日喻

作者: 倾杯行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13:23 被阅读0次

苏东坡、苏文忠、苏仙、坡仙、苏玉局。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日喻

文中名句:道可致而不可求

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的作品,说人不能脱离实际,自以为是。而要学习和实践中球取真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太阳和钟、龠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

  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从把铜钟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轼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那么什么叫做自然来到呢?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不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使它自己到来!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学习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做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因此,写《日喻》来勉励他。

相关文章

  • 苏轼之日喻

    苏东坡、苏文忠、苏仙、坡仙、苏玉局。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

  • 日喻说(苏轼)

    原文 生而眇(miǎo)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②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

  • 大文豪立天下大节,成一代文章

    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是王安石变法之时。苏轼反对革新,多次上书宋神宗,请求制止变法。由于请求不果,苏轼外任地方三年,...

  • 鱼之日记|珞喻路之夜

    啊,其实就是...拍摄日志...不对...流水账...嗯据说结尾拍到了一只鬼.......... 那节课,陈老师讲...

  • 第六天——(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大家都知道西湖很美,但是到底哪里美呢,都道不清。苏轼用绝色美人喻西湖,赋予了西湖以活泼的生命力,此喻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 游九连环洞鸡爪山

    苏轼云:“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寻和纳粹,畅人血气。”此乃吾心。甲午马年季春时节,与友四人同探...

  • 风月在怀——再读《赤壁赋》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皆空明如水,映照我心。 流落于黄州的苏轼,内心的失意与沮丧不言而喻。在风清月明的夜晚,极目...

  • 尊严来自于实力

    不言而喻的是,我的实力越强,就会给自己带来尊严。而要想战胜对方,只有能战者方有胜利之日。 这并不是斗狠,不能用只争...

  • 《百喻经》14

    《见他人涂舍喻》感悟:自做聪明,反而聪明反被聪明误。避免返这样错误的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学习苏轼:发奋...

  • 苏轼—解决黄州的困难

    这种等待看来是漫长的。古代圣贤在政途无望之日,往往借著书立说来表见于后世,苏轼在重新思考安身立命之计时,在耕种自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之日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bb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