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进入后半程,赶任务的心情得到舒缓,又有些不舍,读起来就更投入一些。发现真的是有滋味了不少(实验部分还是一目十行,一晃而过)。
以此为始顿悟,灵光乍现的急救药
街头遇见一个熟人,名字到了口边,可就是说不出来……碰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自信能答出来,只隔着一层窗户纸捅不破。空间几何作业,确定增加一条辅助线可以解决,却不知道划到哪里合适……上面的情况就像感冒时候,打不出来的喷嚏,竭尽全力,但黔驴技穷。
书中告诉我们,你可以试一下一休的方法“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大脑这时候会自动进入“离线状态”,就是跑后台工作。此时仿佛有个自己的分身,密切关注周围环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你要做的时候打破思维限制的预设,重新审视原始信息。
书中给出三种调剂方式,一是放松,如听听音乐。二是轻度用脑,浏览一下网页。还有一种是高度用脑,比如写一篇简书。
渗滤,复杂创作的长效药
遇到复杂和需要创作任务的时候,顿悟就不足够了。这时候,需要的是“渗滤”,就是一片内容的呈现,让当前困境得到大面积改善。
这里两处提示,一是不要太讨厌“打断”,它会一直“痛苦地”提示你把任务完成。二是对于繁重任务,尽早开始,哪怕是一小部分,也会对完成整个任务大有裨益。原因是全身心会被调用,应对这个“挂起”的任务,三是你若能有意识地反思,精彩完成的概率就很高了。
交替,什锦才是真相
跑步中有种快速燃脂方法,就是变速跑,快慢交替。在学习中也是这样,听、说、读、写轮番上阵……不同的科目,不同方法,英语自然学习,数学结构化学习……不同学科和学习方法变着来,对大脑的刺激度才能保持,学习效果也会最好。
所以,经常看书的,除了拿笔划线,不妨也试试写出来,讲给别人听听,这样交替进行,效果一定会好。
————————————
#简宝玉读书打卡 # 第4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