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兰亭集序》有了一点感觉,古人与今人的心思何其相似,从过去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
孔子与弟子谈论什么样的生活是弟子最为向往的,曾点回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何曾相似的场景,何曾相似的人物,即便是探讨的主题也有颇多相似之处,人一生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死而无憾。
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拉长的人生看上去很长,只是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过转瞬即逝。
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才不至于辜负三万天之岁月。
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与志同道合者畅所欲言;或者就着自己的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不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都有快乐和悲伤在其中,快乐是生活的一部分,悲伤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不可能全部是快乐,也不可能全部是悲伤,就像不完美是完美的一部分。
爱好不同,取舍不同,安静与静噪不同,可是这中间都有乐趣可言,这是这就足够了。
岁月无情,当我们寄情于种种事业,不知不觉老年就来到了。时过境迁之时,过去那些曾经十分喜欢的东西,感情上一天一天地淡化甚至会完全地忘却,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而寿命的长短又为造化所定,自己不能丝毫做主,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不令人感到痛心和无奈呢?
后代的人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是感到可悲还是还是无奈的事情呢?时代在变,世事在变 ,人物在变,但是人们兴发感触的缘由,思想情趣确是亘古不变。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样,到了未来也没有变化。
一粒种子从发芽、成熟到结果,一期的生命的就结束了。只不过结束的是形式,生命的本质永恒,待到合适的时机,又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了。如此生而复生,死而复死,循环不已。
闲暇之余,三五好友,寄情山水,文以载志,歌以咏怀,享生命当下之美好,忘无情之岁月,亦是人生一大乐事亦。
生与死,死与生,来之则来,去之则去。在该做事情的事情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该享受生活的时候享受生活,七情六欲,无非生命之美好。
完全的放松,完全的融入生命的怀抱,生命就会赐予最宝贵品质。王羲之先生之《兰亭集序》,窥探自然之奥妙,俯仰天地,并任意发挥,挥斥方遒,成为千古绝唱。
死生亦大亦!死生亦小亦!如此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