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小札记》
(二十五) 姑妈
作者:徐志海
1.
不得不说姊妹多了,是一种上天眷顾的缘分。我的四位姑姑,就是上天赐予我们家的缘分见证。四位姑姑,皆是建国前后四五十年代生人。
姑姑中唯有二姑仙逝了。每当想到她痛苦的离世,我就会忧虑,忧虑我的别个些亲人们。他们慈祥、和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或者是生命之重,然而在我的生命中,已经有三位亲人离我远去了。
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对于我二姑的印象并不模糊。记得那是某年的腊月天,我去二姑家。二姑还是那样亲昵,和善,对我问寒问暖。
她从她们家的老堂屋偏房间,拿出早已为我织成的青绿色毛衣,说是让我穿上试试合身否。我接过毛衣拿起,看看样式,窄小修长,喜不自胜。跨过堂屋高有二十厘米的门槛,我来到她家的老院子里。搬个小板凳坐下,试穿了一下。嗨,真合身。大表姐见多识广,旁敲侧击的说,看看你二姑对你多好,我们长这么多,你二姑都没有亲手给我们织过毛衣,你以后长大了可别忘了你二姑。我害羞及了,欲要脱掉毛衣遮挡羞涩与脸红。只听她又说,你二姑专一给你织的,穿上吧穿上吧,别脱了。不知道你二姑以后能否吃到你的一颗糖。大表姐嗓门大,对着二姑一直说,咱们这家庭可怜,不知道以后还有人记得嘛。我不知道这是好话还是坏话,一股暖意从我的心里一直跳到眉心。
这样的场合,二姑的体贴,我很难忘。
更小的时候,依稀记得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二姑还给我纳过黑色棉靴。做为我的新年礼物,我总是感觉有点小。年节下里逢人皆问,谁人给你做的棉靴呀?我骄傲的说,是我二姑做的。人们都夸奖我二姑,是个心灵手巧的人。
2.
小时候在大姑家也住过。大姑家在赵河水库的下游居住,她家附近有一条十二里河。
这条河,在九十年代,那真叫一个清水碧波,淘米煮饭。它比严陵河宽敞些。我和恒哥、合武哥,在夏天的时候去洗过澡。水深浪大,只能在浅水滩处游泳。
大姑家离县城很近,一条省道从她家门前过。夜里居宿在她家很不习惯,能够听到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与汽笛喇叭的声响。
夏天的晚上,大姑、姑父总是热情的招待四方邻居。在他们家的大院子里乘凉,讲一些家长里短以及民间故事,以飨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年级小,爱粘人。有一次,合武哥和恒哥晚上要去十二里河附近的树林里逮知了,我也要去。为了我的安全,他们死活不让我去。那一夜,大姑为了说服我,说,“海娃啊,你别去,那个树林太大了,怕你走丢了。”我说我不怕。还骄傲自信的说了好多不怕的理由,还有天真的话。两位表哥趁我这时候说的正兴,从后门偷摸的跑了。我得知后,大声的哭了起来。可是,大姑还是举例反三的说明不让我去的原委。最后见我哭声越来越大,姑父甚至说,树林大,人又多,黑黢黢的,有很多黑老猫,你去了把你带跑,以后再也见不着你大姑了。姑父五官端正,个子不高黑瘦黑瘦的,像个精壮的士兵。他绘声绘色的描绘“黑老猫”的样子。它长着红眼睛,绿鼻子和四肢毛蹄子。可吓人了。他张着手,比划着脸,向我走来。我“哇”的一声,躲在了大姑的身子后面。大姑像鸡妈妈护着自己的鸡崽子一样护着我的同时,对着姑父恶狠狠的打骂道:你真是没意思的很呀,娃还这么小,吓到了怎么办。姑父耸耸肩,嘿嘿一笑说道:海娃,我给你闹着玩的。没有黑老猫。不让你去,就是怕你跑冇影了。你伯就你这一个娃,跑冇影了,可咋办?须尔,姑父的左脸上露出了迷人的小酒窝,同时精雕细琢的嘴里面露出了一颗外包牙。真好看。不过,我被吓到了,妥协了。
那晚大姑给我说了好多好多温馨的话,我从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母爱。
那一次,我在大姑家住了一个暑假。白天下河洗澡,晚上听他们说抓知了的趣事。有时还听大姑讲,关于我父亲的故事。
我的父亲,在他们的兄弟中排行老大。在农村那时候,不管是侄子,儿子,都管父辈的长兄叫伯,二弟叫爹,三弟叫大大。
我的伯伯,他的小名叫“老江”。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形象的冠于他名字“史龙江”。尽管我不姓史,但是,我感觉我的伯伯,他一生短暂的历史,犹如巨龙一样伟大、耀眼,翻腾于江面之上。所以“史龙江”这个名字,更合适我父亲的艺术形象。
听大姑说,早些年我父亲他特别慷慨、大方,知道我大姑家孩子多,每次到她家总是在自己的马车上,装有一麻袋西瓜,土豆、白菜,带给孩子们吃。我父亲中年丧世,姑姑家的孩子们,当时都哭的很厉害,只因为他们的舅舅仗义仁义,又讨人喜欢。
我的父亲犹如一个黑色的魔镜,去了远方的西部,所以成就了我这个“亡命之徒”在这里写回忆。
3.
我的三姑妈,在我的记忆里和现实中,都对我特别的好。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慧中外秀”。她面带微笑,是那么的阳光、和善。三姑给我做过棉衣,买过书包。每每年节下,都要接我去她家住一段时日。
我家离她家特别近,从我们营能望见她们村。小时候和现在,几乎一闭上眼睛,都是关于在三姑家的故事。
在上小学的时候,她们家门前就是薛关小学。我每次上学、放学,必须经过她家。一到她家改善生活的时候,她就会掐着放学的时间点,站在门前石阶上,张望着、寻找我的影子。
有一次,三姑做的油条真香。既软和又爽口。不是因为三姑对我好,我就错认为她做的油条香,而是三姑做的油条是用玉米糁,掺杂着老面自然发酵而成的。经她揉搓捏合,亲手炸出来的,里面带有舒心、温馨、好吃、难忘的味道。
九八年夏天,我还在上小学五年级。一天下午,我去堰嘴上洗澡。那天水特别大。仅堰嘴这一块,河水就已改它平日里的宁静与平和。没人敢来洗澡,然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和几个发小却去了。
我们发小几个都会游泳,那叫一个艺高人胆大。我第一个从堰嘴大坝上,奔跑着跳了下去。河水离坝上有三丈多高。那天也只有我下河了,也只有我淹着了。在紧要关头,我的弟弟阿丹和铎哥救了我。我死里逃生,回到家里身体已经是飘飘然的感觉了。
三姑她知道后,半夜十二点多急急忙忙跑来来看我。我看到她诚惶诚恐的样子,说不出话来。
零二年秋天,我去北京打工的第二天,给三姑打电话,她知道我想再回学校上学,就说让我回来,她供我上学。我资历平平,怕辜负了她的期望,所以婉言拒绝了。
零八年,我身染重病伤痕累累,是她老人家亲手熬制膏药,给我附上。她苦口婆心,遇人就问医治良方。我全身长癣,大家都认为我得了传染病,不敢靠近我,三姑她菩萨心肠收留我在她家住。她的盛情感动了我,我背着她偷偷的哭了几次。记忆里她一边擦拭我的胳膊一边叨念着:“该死的癣,你赶快好吧!赶快好吧!我每天给你擦两遍,我不信你不好,我不信你不好。”那种狠利的劲,真像跟顽皮的癣疮摩拳擦掌一样。
我在外地创业时,没有钱,也是三姑她盛情借给的。我向她借一万,她却给我卡上打一万五。我惊讶。当时创业借一万元是真的解决不了问题,但是我又怕碰壁。不管我借谁的钱,在短暂的时间内都是挣不回来的,又加上三姑、姑父他们都已经白发苍苍的,没有多大的劳动力了,我怕借的多了,她家平时的生活该咋整。所以只张口借了一万。但是,姑父说,创业嘛,多一点没坏处。
我创业成功了,感谢三姑、姑父。他们的形象我始终难忘。
4.
我的四姑姑,她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她从不会包庇一切罪恶的行为。从来都是直言快语,从不畏畏缩缩。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一个不屈服于任何艰难困苦与外在势力威胁的人。她秉性刚正不阿,哪里有不平,就到那里报。
小时候,四姑家是很富裕的。每年新春,都盼望快点去她家。因为她家的菜桌上,盘子里牛肉多,羊肉香。果子、水果、坚果都有。叫不出名字的,性价比高的,都有。
那时候,四姑给的压岁钱最大。别人家都给十元的时候,四姑给二十,别人给二十的时候,她总是给三十。四姑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总是用最平常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爱侄”心意。
每年春节前一个月,四姑就为我买好了新年时穿的衣服,送到三姑家让三姑给我。她知道三姑面相和善。她皮肤有点黑,面部表情不和悦,总是不爱笑。四姑外表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内心古道热肠。
我知道,那时候四姑家是做生意的,有时候忙的忘记吃饭,却永远不会忘记给我这个侄儿买过年的新衣服做新年礼物。
零八年二月份,我没结婚的那几天,四姑见我的堂屋挂中堂的地方一片空白。于是悄悄的自己出钱,给我安装了一幅山水画。看上去,十分体面。四姑心细、体恤我,让我的婚事变得不难看。这难道不是一个妈妈的心怀吗?
四位姑妈,姐妹手足情深。她们不仅对我好,还对我们整个家庭,操碎了心、费尽了神。我们整个家庭,都应该感谢她们四位。由于她们四位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注,才使得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了凝聚力。
一个家庭有了凝聚力,才会产生共同的信仰。有了共同的信仰,才会向一个共同的点去发展。到达这个点的过程,就汇聚成了“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