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密语
绕着乡村活蹦乱跳的流水,曲曲折折,是乡村描向田园、大地的彩笔,也是乡村吟唱着的甜蜜、抒情的歌谣。
在我居住的坝区,方圆十几里内都无法看见一条像样的河。人们生活、生产用水都是取自地下——广泛利用诸如堰井、水塔等现代设施,好在地下水肥,每年都会有一个五谷丰登的金秋。
一弯不大但很长的河沟穿镇而过,那是一条季节河的河床。这条长时间杂草丛生的沟,源头就是一眼普通的地下水源地——堰塘。
每年七、八月间,经过某个雷雨交集的夜晚,第二天,人们眼前的这条沟,就变成了一条蔚为壮观的河。
宛如游子,回家的激情喷薄而出。
裹挟着翘首思念的点点滴滴,带着起伏的波浪,也带着翻卷的浪花,河水奔腾而来。浑黄的激流在河床澎湃,浩浩荡荡地,向着田园、向着四野、向着这等待以久的土地,坦露出一腔炽热的赤子之心。
几天之后,游子雷电闪烁,热烈奔放的情绪被乡村的爱,慢慢安抚了下来。被爱拥抱着的河水如人之愿,变得清澈,变得从容,变得温文尔雅、也变得俏丽万端。
水或缓之去看河,那些原本芜杂的野草们在水里“左右流之”。飘浮、游曳、摆动,青青的是草蔓,碧绿的是流水……其典雅婀娜,水草牵连,大有“水荇牵风翠带长”的意趣。
骄阳当空,烈日炎炎去看河。两岸树荫参差,光影斑驳,河水坻洲交错,绿流逶迤,叮叮咚咚,又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境界。
河水会不断消缩,又会不断地从雨水中得到丰盈。
河水之美不胜收,随着雨天、晴天而起起伏伏、涨涨落落,一直要持续将近三四个月。
河沟蜿蜒在乡村,可能会被分布到各个角落。
这条季节河没有具体的名字。 因堰塘而成河,可以称之为堰塘河;人们称河的源头叫“泉脑壳”,掏挖堰塘出来的地下水,称为泉水,那么这条河,还可以称之为泉河。
总之,这条河整体都是被人们“制造”出来的。河床就地势而成,人工掏挖的痕迹随处可见,沙土掏翻在两边而成土丘。现在,丘地上大都生长着拙壮、茂盛的树林,生机勃勃、风光旖旎。
河岸两边的树林是乡村一道瑰丽的风景,也是各种鸟儿的家园。那里面的每一棵树,都镌刻着密密麻麻翠绿的文字,记满了鸟儿们爱的甜言蜜语;同时,树林宛如一本乡村笔记,也详细刻录着河岸天空的风风雨雨,尘起尘落。
在方圆十来里广阔的乡村大地上,到处都分布着这样人力掏挖出的河。
那些被绿色丛林掩映着的河,有些长年都是泉水叮咚,有些只有到了秋季才有水。有些河段的河床较浅,或一米、二米,有些河段的河床就较深,居然被人工掏挖到了三、四米甚至更深。
掏挖得这样深,在农耕为主的旧时代,其工程之巨、耗时之久,用心之诚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哪里是在掏河,分明就是在构筑保卫乡村的坚固城池!
不知“造河运动”是否有过确切的文字记载。先民们掏堰、造河,自然是为了灌溉、饮用,为了生产、生活。推测起来,那些河,可能都有上百年甚至更悠远的历史。
据说几十年前,这一条条的河,泉水叮咚,绿水环绕的美景,还是坝上乡村的常态。
因为有河,乡村成就了绿色的海洋;
因为有河,流水环绕,乡村的世界,就奏响了缠缠绵绵的乐章;
因为有河,乡村幸福、甜蜜的歌谣便不绝于耳;
……
现在,这些河虽然早就已经从直接生活、生产的岗位退了下来,演变成了季节河,但它们依然承载着美化一方水土的重任;掏堰造河,抒情乡村的精神,也像种子一样,依然生长在一代一代后来人的心里。
站在楼层的高处,捧读坝上的乡村,那波涛般绵延起伏的绿色海洋、那卷册沉厚的乡村笔记、那一条条被乡村拥抱着的河,一笔一划,无不有力地书写着劳动人民创造的执着和顽强!
眼下,政府支持人们疏浚河道、修固堤岸的工程,正在乡村有序地推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坝上乡村的季节河,又会长年都奏响泉水叮咚的旋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