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安,是一家小公司的HR,他的主管是拥有若干好习惯,让安羡慕的有:每天做计划、思路清晰、文件摆放条理、学习力很强、可以记住公司大量数据,安也特别期待成为这样的人。
于是他也尝试着养成若干习惯:每天做计划、上下班收拾文件等等,他发现还是有用的,可是他有两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到底怎么养成习惯?
第二,他不知道如何将思路清楚变成自己的习惯,好像没有切入点?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知识点一:不是所有的事都是要养成习惯的
成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题导向,一种是期待导向。问题导向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采用习惯养成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期待导向则是当你有时间、有精力想要成长的时候,你会选择的方式。
比如现在遇到困扰,不知道怎么解决职场中的人际交往,那么其实可以用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你可以自行解决、可以选择教练技术、可以咨询职业生涯咨询师、也可以找专家答疑。
其次,安就是期待导向的例子,面对这样的期待,他可以学习、可以阅读交流、可以跟高手聊天、还可以可以训练(包括普通训练和刻意训练),而习惯养成就是一种可以训练的方式。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靠习惯养成来解决的。
习惯养成就是刻意训练的一种方式,他是一种关注核心指标是否达标的训练方式。什么叫核心指标呢?比如说弹琴时手机的灵活切换,核心指标是只训练某一小节,直到能够灵活转换。
有些事,你只是偶尔做一天,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都很难帮助你养成习惯。另外,习惯养成不仅仅是刻意训练,它是带有期待导向的刻意训练,所以,这就要求你精力时间充足,情绪状态较好。你想想,如果你每天都纠结困扰,还有心思习惯养成吗?想想自己曾经失败的习惯养成,是不是因为选择错了时机和对象?
同样是习惯,你觉得习惯的目的是什么?
书写晨间笔记、每天写一篇博客、每天读书50页……
你觉得以下习惯到底应该怎么做?
刻意训练、说话要过脑子、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要事优先、感恩之心、精准一个方向努力
破除习惯养成误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养成习惯知识点二:习惯需要分类和分层
元习惯很重要,它可以影响到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比如两个人同样都是早睡早起,但是其中一个人有“要事优先”的习惯,那么,这个人就很不一样。
还有一些习惯叫表层习惯,它指的是行为习惯,比如说每天背单词、每天书写博客等等。
我们把元习惯叫真正的习惯,而表层习惯只是习惯看起来的样子。不同的习惯,改变的阻力是不一样的。市面上所说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其实是有点不靠谱的
那么,我们究竟是养成表层习惯还是元习惯呢?
第一、只有表层习惯才能被具体落地执行。元习惯一般有积极主动、要事优先、以始为终、刻意训练、作品声音、利他主义、双赢思维、知己知彼……
第二、任何表层习惯都是为了强化元习惯的。比如每天早睡早起,其实是为了强化积极主动的元习惯,而每天做计划,则是为了强化要事优先的元习惯。
自我反思:
所谓的“每日写作”,其实是为自己积累了一种表层习惯,那么,这种表层习惯之下,我到底想为自己积累哪种“元习惯”呢?这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如果在元习惯列表里寻找,我想我每日写作最接近的目的应该是“刻意训练”,刻意训练写作能力、刻意训练反思能力、也倒逼自己不断输入。可进一步追问,我为什么要刻意训练写作能力呢?是工作需要吗?我想不是,因为我目前的写作能力应该是可以达到单位的能力要求的。
那么,刻意训练的源头可能在于,我的核心竞争力评估显示,我的优势能力是自由写作,我想进一步精进和外化自己的这种能力,以便在工作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请注意,我说的是“自由书写”,清楚的自我认识让我告诫自己,我不适合考博做研究,真正为了自我成长而不是职位晋升的化,现在的自我学习方式,才是最适合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