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声明:我是一个中学生,在哲学方面有我自己的看法,很负责的说,没有任何抄袭,欢迎大家来跟我讨论。
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大家一直都对“道德”二字,有这深深的疑问,对一些“道德绑架”有这非常大的否定。
那我提个问题 ,古代有没有“道德绑架”?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明面上的“道德绑架”还不晚,我想那个开创者,鼎鼎有名。
他的名字,叫孔丘。
这个人咱们就不多说了,孔圣人这些是自打我们出生就萦绕在耳边的。
但是,作为圣人,他是怎么着跟道德绑架
有关系的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圣人是什么,道德绑架是什么。
圣人是什么吗,至德之人,顾名思义啊,德行最高的人。
他都是德行最高的人了,总得做出什么才能配得上这个名号吧,在咱们春秋战国时期,只有一个方法——治天下。
这跟治国统一天下不是一个概念,那治的是什么?
治天下之万民。
他们想治疗天下千千万万人民的思想,这跟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一个道理。
那孔子呢,觉得那个时候,礼崩乐坏啊,人们都开始自私自利,不讲仁义嘛,所以说他制定了儒家的道德准则,用这个道德准则啊,来意图约束所有人。
那道德绑架又是什么意思呢?
网上的解释其实就很好,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我觉得这下就能相通孔子为什么跟道德绑架沾上关系了,孔圣人追求的是什么?
大同社会。
什么样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啊,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等,这说明什么?
孔圣人有着不低的道德境界,但是时代在变化,道德也同样在变化。
那个时候道德的衡量标准肯定是越来越低了,人们也在适应这个道德标准啊,难听点就是越来越缺德嘛。
一个人被一个人,十个,二十个人欺负可以说是欺凌,但是被一万个人欺负呢?
那叫正义。
在那个小人横行的时代啊,对大部分君子来说,真的不吃香。
孔圣人意图用他的那副道德准则来治天下,可是没有人愿意去理会,、因为大部分都是所谓的“小人”啊,对他们来说太扯淡了。
孔子这样做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啊,这也造成了孔子万年不得志啊,很凄凉啊。
在后世啊,即使儒家盛行啊,但是君子比例也不见得多啊,因为那批人还是一个德行,伪君子嘛。
反而啊,法家却在诸子百家里脱颖而出啊,带领秦国一统天下。
为什么,最实在啊。
他们那帮人啊,清楚这天下大部分人是什么德行。
碰到这帮“刁民”啊,就得用狠的。结果呢?
很成功。
相对来说啊,法家在诸子百家里,是真正做到因时制宜的。
但是在道德层次上,他们在百家里应该能荣幸登上个最后,为什么?
太现实了,人们往往不愿意追求现实,这才造成了法家在学术界的地位很低很低。
在里啊,道德境界最高的,我觉得应该是道家。
《庄子》里有这么一句话
“上如标枝,下如野鹿”
意思是统治者就像山顶上那棵树上最高处的树梢,虽高但不尊崇。老百姓就像那地上的野鹿,自由自在,悠哉游哉,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这是道家追求的社会,这很像什么社会啊?
远古社会。
远古社会啊,有个非常大的特点
就是“共有”,大家要穷一起穷啊,但是呢,没有现在的斤斤计较,尖酸刻薄
大家都是很有道德的人,或者说,他们的道德标准都很高。
道家认为啊最高的统治就是“无为”
只有“无为”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社会。
所以呢老子庄子啊也不去特意拜访谁干嘛的从政,。
因为他们清楚,这个时代是肯定要来临的,不要急。
对他们来说,像孔子这种走东走西的拜访谁啊,求个官想从政的,等于没做。
在治天下这方面,我觉得道家看的更透彻。
每个时代的道德标准都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是从高到低往下递增。
从无限接近至高德行标准的地方慢慢落至无限接近于最低德行标准的地方,自那以后,又会进行一个轮回,从最无限接近至高德行标准的地方继续落下去。
这是什么?
“天道无情,以天下万物为刍狗。”
这就是一个自然规律。
道德绑架的那一批人往往是五六十那个年纪。
他们接受了他们年代的道德标准,反过头来又要接受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
我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只不过接受不了他们的行为。
但是,我无比清楚,我们这一代人,终究会成为另一个“他们”,因为有无数个“他们”是从“我们”转变过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