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日记
今早读完了《教育的情调》,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以教育现象学为底层知识系统,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阐述教育情境、教育关系、教育行动三维关系。
作者认为,教育的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奉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
不断强调用“心”在“看”,每个教育发生的情境,也就是从人文视角观察,不仅仅用理智在处理所有的具体情境中 教学实践问题,而是要尊重儿童的个体独特性,优先考虑儿童的幸福。
全书涉及到许多关键词,切中当下教育的热点和痛点。
比如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孩子的可能性、好奇、“看到”、表扬、课堂教学、纪律、秘密、“在”、气氛、希望、宽恕者、教育的情调……
让我容易产生共鸣的有 点。
教育的敏感与机智
作者认为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教育管理人员进入孩子的体验时间的能力。两位作者作为教育现象学的开创者和研究者,一直强调教育的“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教育的“艺术”更能让管理者走进孩子真是的世界,能够跟他们进行情感链接。
这种链接需要“敏感”和“机智”,所谓敏感就是能够站在情境里考虑孩子的感受,“一种周全的、充分体贴他人的思想”。所谓机智,就是能够帮助合理处理孩子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
这种能力需要经常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的细节,我这才明白师傅王君和卢望军们的厉害,教育教学手机的每天撰写就是在培养教育的敏感与机智。
孩子的可能性
到了清澜山后,更加懂得“尝试一切可能”的意义了。我真的很佩服提出这个教育理念的人,尝试一切可能不仅仅让孩子拥有了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信心,更让老师看到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不再是以学习为考量的一维评价系统。
作者认为“孩子不是为我们而活着,我们却为他们而活着,他们的降临给我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体验可能性。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转化为自我教育。
这让我反思对笑颜的教育,以前总觉得如果要把学习搞好,数学一定要做好,也要考好,并没有跟她共频去体验各种学科的魅力,没有找到她学习的热点。其实这就是教育的敏感度不够,教育的机智也不行。
纪律的意义
在公立学校,看到“纪律”这两个字等于看到了校长的脸,等于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育要遵守纪律,可是还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纪律不仅仅是教室里衡量秩序的标准,它也是我们自身行为取向的标准”,“纪律是谈论对某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他的努力方向和人生原则的方式”。“一个守纪律的人就是一个准备去学习和遵守秩序的人,所以老师也像学生一样需要纪律”。
而真正守纪律是遵从内容的一种情感,一种需要遵从和负责任的情感。作为老师要拨动学生内在的某根情感之弦,这样他们对纪律的遵从就是被这种情感驱动着,形成自觉行动。如果只是从行政要求去逼迫和命令,不仅遵从的效果减量,更会伤了感情。
管理学生和管理老师都是这个道理。
我很喜欢这句话:那些“怀孕了”的老师(有了学生的老师)为了教学而训练自己,他们会用老师的眼光去读一本重要的关于孩子的书。
秘密不可怕
就在前几天,一个家长很焦虑地跟我交流孩子的变化,他用自己的特殊去途径了解一些事实。这些事都是家长悄悄发现的,也就是说,这些事都是孩子的秘密。说实话,我很能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我家里那个小妖怪也开始说,这些事我觉得没必要告诉你。彼时,我也很焦心。一个养了十年的孩子,突然变得神秘兮兮了。
这本书里给了我一颗定心丸,“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而能够与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现在想来,我们的孩子正在长大,他们用各种方式去验证自己的好奇心。而家长需要帮助的就是给予他们正确的路径,或者帮他辨识什么是更好的方式。当然,他可能会收到挫折,遇到挑战,作为家长需要给予的是“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有秘密了,他的另一个自我在长大。这是他与生活建立有意义联系的前提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