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亲可见,爱有心,最温暖干净的都市文艺故事。
记得那天是帮着整理公司的仓库,搬了不少的书回办公室,填满了整个书柜。我抽出其中一本,打算抽空看看。
后来这本书在我的桌上躺了大半年才被翻开,而阅读,只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
书名和封面,都让我以为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实不然。
有亲情,有大爱,就是没有爱情。

在日企担任高管的陆雪妮一直与身为日本战争遗孤的母亲、还有不到5岁的儿子不不相依为命,母亲的突然逝世使她痛不欲生。一下子变得孤独的她,和没有感情的丈夫也离了婚,不仅要独自处理母亲的后事,还要承受工作上的竞争压力和孩子的教育问题,备受痛苦煎熬却再无可以倾诉和安慰她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从东北农村来的老太太自称是雪妮的生母,而雪妮一直被隐瞒的身世也在这一刻被揭开,因着血缘关系她不得不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母亲。日久相处下来,原本孤寂的家因为这个新母亲的加入而重新有了欢笑,也渐渐融化了雪妮孤独倔强的心。谁想再起波澜,她们的血缘竟然是假?重获母爱的陆雪妮在面对这一事实该如何是好......

这周末,也一个人在家观看了本书的同名电影《亲爱》,影片的节奏比书更精简明快,但故事情节几度转折、层层穿插,将有血缘的“亲”与无血缘的“爱”串联起来,为观众完整的呈现了这段充沛完整也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
实力女星余男饰演的陆雪妮,外表冷峻,个性强势,很符合她日企高管的形象,可同时她的内心是充满温情的。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雪妮在知晓这段日子朝夕相处的母亲也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时,暗自伤神,一边饮酒一边泪流,她说:“一个最亲最爱的人,成了陌生人。一个陌生人告诉我,她才是我最亲最爱的人。”
当时我就在那想,这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么办?
不得不承认,这是很恐怖的,谁都不愿真遇到这种事。

在彼此都熟悉接纳后,再次发现这段亲情只是个误会。
此时大家都心知肚明,却谁也没点破继续关怀着对方。
老人决定离开时,送给雪妮自己亲手做的鞋垫,以及关于生活的句句交代,像极了家里的老母亲,着实让人动容。
后来雪妮将老人送上车离开,又折返将老人护送到家,目睹了老太太家徒四壁的孤苦生活,她忍痛离开坐上了回城的车,随后却又在途中下车……

电影的最后,是5岁的不不看到一辆驶来停在家门口的出租车,开心的笑了。
看到这里,我也笑了。
有人说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将对情感的定义和选择权交给了观众。
我更愿意相信的是最后雪妮又将老太太接了回来,不不才那么开心,从此一家人开心地生活在一起。

这部影片的灵感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尽管不愿,现实中也还是会有类似的乌龙事件发生。
去年外媒的一篇报道,印度阿萨姆邦当地医院几年前发生一起抱错小孩事件,直到3年后鉴定DNA才确定这个实事,但两对父母都跟抚养的孩子产生了感情,不愿意归还。其中一位父亲包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你认定孩子是你亲生的时候,你不会愿意听到‘他不是你的孩子’这种话。”在被问到是否希望可以回到3年前没有发现真相的时候时,他表示:“那样或许是最好的。”
“认定”两个字,就足以说明一切了不是吗,只要自己认定这份亲情,就够了。

国内也有这样的案例,1983年,在浙江遂昌县,西街程家和南街李家的孩子也在出生时抱错了,他们在儿子5岁时跟遂昌县人民医院对簿公堂,才明了是非。后来,程家媳妇提出“认亲不换养”,“将错就错”,仍然和之前一样抚养着对方的儿子。
从那时起,本就离得不远的两家经常走动,每逢节假日也在一起过,两个孩子便分别有了两个爸爸妈妈。包括两孩子上学、高考、工作、结婚,所有大事都是两家人一起参与决定和帮忙,而两个儿子成家后对两边父母也是一样的孝敬,一样的感恩。

血缘固然重要,可亲情也不是只有血缘才能养成。
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血缘是个可笑的摆设,它能将不同的个体联系起来,却无法决定彼此间的感情。没有感情的血缘,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尴尬。
得到亲奶奶因意外去世的消息时,我没有任何感觉,因为我们总共也没见过几面,她不喜欢我是个女孩,我自然也不会凑到她面前自找没趣。而朋友家李奶奶生病住院时,我都会感到难过主动关心,跑去医院看她,只因我曾在李奶奶那里感受到了温暖。

就像另一部我很喜欢的女演员惠英红主演的电影,《幸运是我》所讲述的故事:
少年阿旭因母亲去世只身一人来香港寻找父亲,此时父亲已经有了新家庭不愿意与阿旭往来。生活困窘的阿旭遭遇了一系列挫折,成为了独身老妇芬姨的房客。后来,阿旭与芬姨相依为命,互相关心照顾,在孤独的人间成为对方心中最温暖的灯塔,成为彼此最亲的人。

《幸运是我》,这个“我”不只是阿旭,也是芬姨,更是现实中的你我他。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至亲之人,她可以是跟我们血浓于水或沾亲带故,也能是从陌生人发展而来。我相信只要我们真心相待,彼此关怀,没有利益冲突,终会收获满满真情,而这样的也才能称得上亲与爱。
而那个时候,血缘不血缘,又有什么关系呢?
亲可见,爱有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