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4-07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2020-04-07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作者: 茶语茶意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6:53 被阅读0次

李老师在4月7日晚上的课中讲:一个人对于一个现象的认知,不是听听课就能行的。也不是自己觉得明白就真的明白的。
我对这句话深表赞同。工作原因,新闻写作业务知识,是我要经常给通讯员们讲述的内容。最初,我也只能将就“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新闻常见的写作方式是倒金字塔形”……这些理论知识,然后拿出例子来,简单解释一下。课讲得干巴巴的,通讯员们听得迷迷瞪瞪的。那时候真是苦于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能讲得绘声绘色,让听众听得入心入脑,启发通讯员们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在写作的过程中用起来,真正提高稿件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常写稿、编辑修改稿件数量日益增多,工作经验积累越来越丰富,对于“什么视新闻”、“新闻如何写”等问题,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这时候,再和通讯员交流的时候,内心就有了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同时讲起来能够信手拈来,新闻理论不再是枯燥的、说教式的刻板知识。我将理论和自己掌握的典型写作案例有机融合,再结合日常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通讯员们听起来也不再感到干巴,讲课的质量、课堂氛围、授课效果等都有了大幅提升。

我深切体会到,对于一个现象的认知或者对于一个知识的认知,仅凭听课时不行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用心琢磨,精心打磨,多联系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事进行解释,并且真正张嘴去讲,通过讲,对知识或者自己的认知进行再梳理、再理解,那么自己的认知也就愈发深刻起来。人对某个现象或者说某个知识的认知,都是没有止境的。对于心理现象也是一样,人对于心理现象的认知没有止境。

李老师讲课中,对于心理的定义的另一个层面进行了解释。也就是: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那么,什么叫反映呢?

反映有一下几种意思:
1.反照。比喻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
3.所谓反映,一般是指某一物质系统按照外部作用发生变化的能力,即该物质系统通过自身结构和属性的某种变化来表现作用于它的另一物质系统的特点的能力。

老师又从宗教、哲学、科学等方面对于“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进行诠释。

从宗教层面说,心中有什么,眼中就能看到什么。话说苏东坡这个大才子,好友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东坡欺负。苏东坡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东坡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东坡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东坡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遇到此类事情呢?一段好听的音乐,如果在你心情好、状态好的时候,你会对这段音乐感觉甘之如饴,百听不厌。但是如果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到旁人在播放这段音乐,你会觉得自己更加心烦气躁,感觉这音乐简直是太糟心了。是音乐有问题吗?不,音乐还是那段音乐,只是听音乐的“你”心情不通了,状态不一样了,你自己的感受也就随之变化了而已。

从哲学层面讲,存在就是被感知。某种现实存在,如果没有被感知,对于当事人而言,就和不存在是一样的。比如骗子之所以被称为骗子,是因为被识破了,才被大家叫骗子。所以只有被识破,才有欺骗

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感知到的,是我们希望听到、看到、感知的。这就有了“担心就是诅咒”的说法。这说法不无道理。所以,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听到有家长骂骂咧咧地:你再这么下去,将来长大了,你就得去捡垃圾……担心就是诅咒啊。这话说多了,这家的孩子越长就越往捡垃圾的人堆里行进了。

从美学方面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件衣服漂亮与否,与衣服本身没有无关,与每个人的心境有关。一个课堂50个人,大家共同听一个老师讲课,但是每个人所捕捉到的重点却是不一样的,如果看看这50个人的笔记,肯定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这就像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林黛玉一样。课堂笔记是对所讲课的反映。而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是不同人对小说中人物的反映。认知不同,心境不同,反映便不同。即便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看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反映。

相关文章

  • 2020-04-07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李老师在4月7日晚上的课中讲:一个人对于一个现象的认知,不是听听课就能行的。也不是自己觉得明白就真的明白的。我对这...

  •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每个人生来都是上帝的原创作品,但是活着活着,大部分人却活成了盗版。因为没有人是一个孤岛,社会化的过程中,因为教养,...

  •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对原状态的镜映(湖水照出我们的影子,镜子里的我们)而是能动的反映。...

  • 心理是对现实的反映

    解读“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不是客观现实。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才子苏轼在参禅打坐...

  • 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四讲-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个概念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反映,二是客观现实。 一、反映 说到反映的话,我们能想到什么?...

  •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来试着读一遍。 "我把本来像SHI一样的生活过成了SHl" 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小...

  • 镜子里的你是你自己吗?

    大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但心里并非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反映是什么?是反照、照映...

  • 牛刀小试——心理一角探秘

    什么是心理? 教科书上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的机能”说的是‘’脑是心理的载体”、是”心理...

  • 张秀丽|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四节:如何讲好心理(二)

    昨天老师讲的是如何讲好心理是脑的机能,今天老师讲的是如何讲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反映不是你站在湖边映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4-07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uq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