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梵·莱茵(台译林布兰Rembrandt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年),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莱顿时期(约1625~1631):
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在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光明。
卢浮宫中藏有两幅被认为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我们正可以把它们用来了解伦勃朗式的“光暗”。
1640年的《木匠家庭》是一幅风俗画,用巴洛克风格绘成。木匠的工房中我们觉得呼吸自由,非常舒服,任何细微的事物都有永恒的气息。强烈的对比,能够集中人的注意与兴趣,用阴暗来烘托出光明,把我们立刻远离现实而沉入艺术领域中。在艺术中的一切幻想原是较现实本身,含有更丰富的正式性的一种综合。一幕如此简单的故事,如此平凡的枝节,颇有使这副画成为小品画的危险,是光暗造成的神秘空气挽救了他,靠了光暗,我们被引领到远离现实的世界中。
《以马忤斯的晚餐》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圣经故事。在作品中,卡拉瓦乔选择了门徒突然认出基督的一刻,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的震惊,他采取了大胆的短缩透视手法。画面左边的人双手撑着椅把,似乎正要推倒凳子一下子站起来,右边的一位张开双臂,不知该如何来表达此刻的兴奋之情。衬着背景中的暗黑色墙壁,一束亮光打在基督的脸上,红、白对比的明快色调无疑使他成为整幅画面的中心。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以基督的头部为中心,他伸出的手臂与左边的门徒构成一条直线,又与右边门徒的双臂构成一个开放的三角形,画面的空间向我们敞开,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剧中人,被卷入激动不已的情绪当中了。这时我们会注意到,摆在餐桌上的一篮水果已经有一半掉在了边缘外面,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翻下来,令人忍不住想伸过手去托它一把。凑近一看,又会发现,这些篮中的水果已经熟透了,有的已经裂开,有的已经变质,出现了菌斑。这又让人想到什么呢?尘世的一切终将腐烂,只有上帝与基督的神性是永恒不灭的,即使肉体死去精神仍然得以复生,这不正是全部信仰的根基么?
作品《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通过捕捉面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了塑造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他毕生研究相学,其探索的成果是他绘画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熟时期(阿姆斯特丹时期1632~1648):
1640~1648年,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
晚年(1648~1669):
伦勃朗晚年生活困难,家产被拍卖,油画作品买主不多,只有宗教题材的蚀刻版画还有人订制。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币版画》的作品,就是依其售价而定名的。这时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描绘荷兰古代英雄C.西菲利斯反抗罗马暴政的《西菲利斯的密谋》和《呢商同业公会理事》的团体肖像。《西菲利斯的密谋》具有纪念碑式气魄,可惜现只存一块残片,藏于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呢商同业公会理事》因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性格特征,成为他的不朽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