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父母,我们会经历一个将期望放在孩子身上的阶段。由于期望很高,因此往往会造成我们与小孩之间不合。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让我们的小孩火速地疏远我们,他们也许照着我们的要求去做,不过内心却种下怨恨的种子。这种压迫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其他的行为,例如自我伤害、厌食、生病和自尊心低等。
期望通常像这样:你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有很高的期望,也许你的孩子在校成绩良好。不过,让我们花一些时间看深。你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好而在意孩子的成绩,还是孩子的好成绩终于可以满足你那份渴望被认同的需求,或者可以因此证明现在你是一个好家长,又或者可以藉此让你的其他个人愿望得以实现呢?
你也许会意识到你的期望实际上并不是为了孩子的利益着想,而是为你自己。这也难怪孩子会觉得被利用,并且到了某个阶段,他们就会想办法试图赢回他们生命的控制权与注意力,也许是藉由叛逆,要求他人来满足你个人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少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你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有很高的期望,也许你的孩子在校成绩良好。不过,让我们花一些时间看深。你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好而在意孩子的成绩,还是孩子的好成绩终于可以满足你那份渴望被认同的需求,或者可以因此证明现在你是一个好家长,又或者可以藉此让你的其他个人愿望得以实现呢?
我们知道,当我们有压力、生活不再充满乐趣时,我们就会有期望。然而,当我们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挫折和失望,但通常是用愤怒来掩饰。
要求的动能代表着我们要求别人的部分,其实正是我们不愿意付出给别人的部分。事实上,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给予我们孩子那些我们正在要求他们的部分,那么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我们听到自己正在用“一定”、“应该”和“必须”等带有压力的字眼时,我可以从中得知自己正在要求他人。当我们对任何情况有要求或期望时,我们在心中早已打定主意关于事情应该如何进展,好让我们心生满意。我们试图使所有的人配合我们,而且不管他们要什么,我们就是强迫他们达到我们想要的憧憬。这个是我们个人自编自导的憧憬,其他人与他们的想法一律不采用。压力是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反映出我们试图创造一个幸福的完美憧憬,由于我们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所以我们不停地追逐。我们之所以创造出这个幸福的画面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我们达到这个结果,我们就可以满足过去从未被满足的需求,也许是一份被肯定的需求、被认同的需求,或者甚至是对爱的需求。然而,由于我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源自一份需求,所以,这样反而使身边的人感到压力,进而远离我们。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放下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因为这些只会带来挫折、压力和失望。
学习放下我们的期望与要求是穿越这个需求险境的方法,同时了解选择的力量,这样我们就可以透过运用这是我的“选择”,不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的态度,以及学习目标设定的重要性,让自己从中得到解脱。一家人若拥有共同的目标,成功的机会就会愈大。当家人的目标一致,要求自然就失去意义,而且所有的人都会支持孩子达成目标,况且目标还可以随着孩子的转变与进展随时做出改变与调整。
你的小孩可能会因为你的鼓励而变得卓越,不过,终究要尊重他个人的选择,同时,当他们全心全意做出选择全力以赴后,目标就能够更轻易达成。
我们的孩子会超越我们。我们是后援拉拉队,支持鼓励他们去探索与发展。我们与他们都是站在同一个阵线。
摘自杰夫-艾伦、艾莉森-班克斯《父母觉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