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或写字国学与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三)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三)

作者: 回归宇宙能量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16:37 被阅读84次

第三章   西汉的铭刻书法

一、铜器铭刻文字(日常用器及量具、铜镜、印玺、货币)

1、日常用器:

西汉初年,民生凋敝,铜器所见不多。铜器刻字篆书、隶书皆有,风格各异。往往标明容量等信息。如图:

西汉民间私铸铜钱现象严重,为防止磨铜屑盗铜的情况,铜器上也多刻有重量。

东汉的铜洗文字一般在底盘中央,多是吉语、纪年等并有鱼鹤图案装饰,文字用缪篆。

2、铜镜:

汉代的铜镜堪称铸造史上的鼎盛,文字与图案和谐结合,精美非凡。皇家铜镜由御用器具制造官署尚方所铸。

3、印章:

汉代的印章代表了地位和权力,文字刻铸讲究,艺术性胜过其他各类铭文。西汉印章也是印玺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新莽时达到巅峰,东汉渐渐衰落。

汉印材质以铜、玉印为主,文字方折平整,布满印面,称为缪篆,即为八体中的摹印。

汉代的封缄方式是阴文印在封泥上,字凸起,线条挺劲,不易作伪。

汉代铜印凿刻多出于仓促,称之为急就章。而玉印非常珍贵,且多由有地位的人士佩戴,故玉印刊刻精工细作。一类做缪篆,一类做鸟虫篆都非常精美。

3、货币:

汉代以黄金、铜钱为合法货币,汉武帝建立五铢钱制度,并沿用至隋朝。

为防止铜钱质量减轻,官方用法钱权来衡量比对。

汉代及新莽时期货币有五铢、错刀、小泉等。货币范母仍有传世,上刻有纪年、官工、吉语等。

新莽时期的货币种类繁多,制作精良。错刀、大布黄千、货布等都是古玩珍品。

尤其货布的长线条悬针篆,匠心独具。

二、刻石文字

西汉刻石没有东汉“碑石”的形制和功能,故概称刻石。具有代表性的刻石作品如下:

这些刻石作品类别很杂,形制不固定,石质粗糙,书风雄浑,不注重款式,自然古朴。

三、陶器砖瓦文字

1、陶器:

在汉代普遍使用,上面的文字有的是在陶器烧制好后,先用毛笔书写,再摹刻而成;有的是直接刊刻而成;也有的是未烧制前刻写而成。

2、瓦当:

砖瓦上的文字往往是摹印而成。文字瓦当起源于西汉,以圆形为常见。上刻有吉祥语及图案图形等。中有乳突,周围有连珠,小篆最适用于这种瓦当的设计搭配,而文字使用时也会简化、减笔、夸张、变异。

2、砖石:

砖石多用于墙壁贴面,线条婉转,圆浑,让就有致。

文字永远体现文化的变化,西汉的风气多崇重势利,瓦当装饰上就体现了这种愿望;而东汉时期世风转为标榜名节,崇尚仁义,故文字瓦当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树碑刻石,下一章会详细介绍。

下一章:东汉的碑刻

相关文章

  • 记汉代的书法家、书学和书法用具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五) 一、汉代书法家 汉初相国萧何订《尉律》,对两汉正字、书法教育、书写水平提高起了决...

  •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三)

    第三章 西汉的铭刻书法 一、铜器铭刻文字(日常用器及量具、铜镜、印玺、货币) 1、日常用器: 西汉初年,民生凋敝...

  •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四)

    第四章 东汉的碑刻 东汉时期,统治者提倡名节孝道,崇扬儒学,社会上树碑立石的风气浓厚。这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给人民带...

  • 雄秀独出的颜真卿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八) 中国书法史上,群星闪耀。有一位人物以刚正的品行,雄浑的笔意,堪称书法中流...

  •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一)、(二)

    第一章 两汉的文化与文字、书法教育 一、文化、文字发展的脉络 秦二世年间,陈胜、吴广推翻了暴秦统治,刘邦在楚汉争...

  • 三国书法之魏国篇

    《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笔记(一) 东汉末年,皇室衰颓,天下群雄并起,连年征战,势分三国。其中论国力之强、国土...

  • 三国书法之吴国篇

    《中国书法史笔记-(魏晋南北朝卷)》(二) 吴国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建设,在江南地区站稳脚跟,以地利与魏国、蜀...

  • “疯子”杨凝式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十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大唐帝国,终究没...

  • 复兴书法的帝王——唐太宗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二)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

  •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笔记(三)

    第三章 西周书法 一、周文化和礼乐秩序 同学习商书法一样,先学习了解周朝的文化特点。 周人发祥地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xf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