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或写字练字&书法国学与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四)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四)

作者: 回归宇宙能量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14:05 被阅读82次

第四章 东汉的碑刻

东汉时期,统治者提倡名节孝道,崇扬儒学,社会上树碑立石的风气浓厚。这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助长了虚伪掩饰的风气。

三国魏曹操时下令禁碑,遏制了风气,但却也导致大量碑石被毁。

一、 碑刻的演变和形制

1、碑:上有碑额,有穿,正面为阳,背面为阴,侧面为侧,下有座称趺。

碑阳刻正文,记事颂德;碑阴列门生故吏姓名及出钱数目。

汉碑以山东最多,主要保存在曲阜孔庙等处。

2、墓志:周代就有了类似墓志的明旌,急读为铭,用于记录墓主生平信息等。后又有墓室刻字、瓦文、葬砖等。

3、摩崖:新石器时代以来,先民就开始在崖壁上绘画刻字。秦始皇在碣石门刻石为摩崖刻石,为刻颂秦德。西汉摩崖刻石较少。

内地刻石多记诵重大工程。这类摩崖刻石很懂刻在最艰险的断崖上,书法奇纵豪迈,堪称代表之作。

浙江会稽的《跳山摩崖》,为汉代刻石存世最大者。

4、石阙:阙,门观也。一般都是两相对称的建筑,中间为神道。石阙一般雕刻精美,铭文记述价值,以表明为先人尽孝。

5、石经:石经是官方将儒家经典刻于石上,用于定本取正。东汉蔡邕等上书正定六经文字,并由他本人书刻。石经促进了传拓技术的产生,以真实保留传播书迹。

6、杂类:另外汉代刻石还有画像石题字、封门石、黄肠石、石人石兽题字、买地记、买地券等。

二、 碑刻的书法

1、碑刻隶书

东汉刻石以隶书为最多。其时隶书已完全成熟,并向新的书体演变。

典型隶书:有波挑的隶书称八分书,其名由来比较可信的是清包世臣认为隶书字势左右分布相背,似“八”分。

通俗隶书:而无波挑的隶书书写简率,日常应用广泛,逐渐演变为行书和一种新的工整书体,这种书体后来又发展成楷书。

八分书普遍用于碑刻,又被称为铭石书。

东汉碑刻平整光洁、 石质精细。著名的碑刻有: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华山庙碑、史晨碑、尹宙碑、张迁碑等。

汉碑虽精美,但碑刻字与墨迹仍有差异。很多书家认为石刻不可学,即是认为笔法与刀法不能等同。也有书家故意模仿碑文的金石气,取其生拙古朴的原始美。

张迁碑↓

尹宙碑↓

乙瑛碑↓

史晨碑↓

礼器碑↓

华山庙碑↓

曹全碑↓

(1)隶书的用笔:

方笔圆笔:但从碑石刻字来看,汉隶须用方笔,但实际上从笔画形态看,并不单呈方笔,圆笔成分更显古拙。

逆入平出:各种书体在出入笔上各具特点,篆书收笔蓄势而不回锋;楷书讲究藏头护尾,逆锋起笔,收笔回锋顿笔;隶书逆锋起笔,收笔不回锋,以空势收住;撇画隶书为回锋顿笔,而楷书则岀锋。

中实中虚:篆书笔画均匀,无提按变化,隶书继承了这一特点,中段饱满,但波挑时两端顿按发力,中段稍提笔。

转折:隶书的一大贡献是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形方而笔圆,不作顿住,或断分两笔;魏碑则提笔换锋后重按斜向内折;颜体为提笔暗度换锋;柳体两次折锋过换。

波挑:八分波挑,起笔逆锋,中截行笔稍提,末尾重按,侧锋挑出。

(2)结体:

横平竖直:隶书的基本法则即是横平竖直,而后世魏碑楷书开始斜画紧结,横画向右上倾斜。

篆书讲究对称,楷书讲究参差,而隶书则讲究整齐。如隶书数笔平行笔画不作长短参差变化;楷书中宫收紧,字心贵聚,而隶书字心宽绰;左右结构时,楷书讲究下齐,而隶书多上齐。

八分隶书的波挑,一字中不重出,曰:蚕不双设,燕不双飞。

(3)章法

汉碑的文字排列一般有三种方式:

行列整齐,字距大于行距,如乙瑛碑、史晨碑等;

有行无列,多画有竖行线,行距稍宽,贯气紧凑;

无行无列,字大小悬殊,互相错落让就。

2、篆书碑刻与碑额

东汉篆书碑很少,多为碑额题字。

对比秦篆的修长紧密,汉篆结体趋方,婉转圆融,线条多曲势。

袁安碑↓

另外,很多隶书碑文也用篆书题额。这些题额展现了毛笔的柔软性,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三、东汉的砖文

东汉的砖文除铺地的文字方砖之外,也有墓葬中的应用。

砖的制式有几类:

1、模印砖文:多是条形砖,用阳文隶书,少波挑;

2、干刻砖文:多见于刑徒葬砖,单刀刻成,无修饰、无波磔;

3、湿刻砖文:以通俗隶书和行书居多,还有一些草书,飞动飘洒,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下一篇:汉代书法家及书法用具 

相关文章

  • 记汉代的书法家、书学和书法用具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五) 一、汉代书法家 汉初相国萧何订《尉律》,对两汉正字、书法教育、书写水平提高起了决...

  •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四)

    第四章 东汉的碑刻 东汉时期,统治者提倡名节孝道,崇扬儒学,社会上树碑立石的风气浓厚。这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给人民带...

  •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三)

    第三章 西汉的铭刻书法 一、铜器铭刻文字(日常用器及量具、铜镜、印玺、货币) 1、日常用器: 西汉初年,民生凋敝...

  • 雄秀独出的颜真卿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八) 中国书法史上,群星闪耀。有一位人物以刚正的品行,雄浑的笔意,堪称书法中流...

  •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一)、(二)

    第一章 两汉的文化与文字、书法教育 一、文化、文字发展的脉络 秦二世年间,陈胜、吴广推翻了暴秦统治,刘邦在楚汉争...

  • 北海有象——李邕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四)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

  • 乱世书法——十六国篇

    《中国书法史笔记-(魏晋南北朝卷)》(八) 公元304年至439年间,与偏安江左的东晋并立的还有北方和四川地区的数...

  • “疯子”杨凝式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十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大唐帝国,终究没...

  •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笔记(四)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东南各诸侯国书法 一、东周时期礼崩乐坏 东周始于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是历史上注明的春秋战...

  • 复兴书法的帝王——唐太宗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二)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os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