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从周围人的行为开始逐渐影响着你,而且,恐怖的是,你自己还不知道。 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时候。
买书选书的标准就是一个社会认同的过程:
- 1.专家的推荐
- 2.书籍的评论
- 3.周围的朋友都在看
房地产开发商会在楼盘开售时找人排队,目的就是给人一种感觉,这么多人都在买,肯定这个楼盘好,这样做一定是对的,你还犹豫什么? 由于只有5%的人是原创者,而其他95%的人都是模仿者,所以,其他人的行为比我们所能提供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
参与式观察是一种简明易懂的研究方法,是指科学家亲自投身到某个过程所在的自然环境中,对该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
###死亡原因: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当我没对自己缺乏信心时,当形势不很明朗时,当不确定性占上风时,我们最有可能接受并参照比人的行为。**
* *多元无知*
-*不确定性*
- 当一名受害人在痛苦中挣扎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一个旁观者伸出援手。
- 原因一: 原因是旁观者太多了,每一个人的责任感都下降了:“也许会有其他人帮忙的,也许有人已经这样做了。”人人都以为其他人会帮忙,结果确实没有一个人帮忙。
- 原因二: 当我们碰到不确定的情况时,自然就会先去看周围其他人的反应。从其他人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紧急。 - 有趣的结论: 对于一个紧急事件的受害者来说,在场的人越多越好的想法通常是打错特错。对那些身处险境需要帮助的人而言,如果只有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在场的话,或许他获救的机会还要大一些。 当旁观者确定需要帮助时,有很大概率出手帮助; 当旁观者不能确定是否需要帮助时,基本不会出手帮助。
###不要成为牺牲品
**旁观者没有采取行动并不是因为冷漠无情或缺乏善意,而是因为他们对当前的情况不够了解。**
- 当你陷入困境需要帮助时,从人群中挑出一个人来,盯着他,指着他,直接对他说:“你,穿蓝色夹克的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一辆救护车来。”
- 总之,在你处于紧急状态中需要帮助时,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减少周围人对你的处境和他们的责任的不确定性。你要尽可能准确地将你需要的帮助表达出来。不要让旁观者自己下结论,因为社会认同理论和多元无知效应很有可能让他们对你的处境做出错误的判断,人多的时候更是如此。 指定一个救助者,给他下达任务。否则,你就无法获得帮助。
###学我的样,照我的做
-相似性 -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行为恰好与我们自己的行为一模一样时,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我们参照别人的行为来决定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尤其是当我们认为那些人与我们相似的时候。 在我国,如果你在地铁上玩手机,是个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在玩,如果你在地铁上看书,你就会有压力,因为很少有人在地铁上看书。这就是社会认同感的问题。压力来自于与身边的人不同,虽然你和他们完全不认识,但是你还是会感觉到压力。
最荒谬的事情:富士康的自杀事件经过报道之后,跳楼自杀的人数开始猛增。 内心痛苦的人会按照其他内心痛苦的人的做法采取行动。——维特效应(《少年维特的烦恼》中主人公因烦恼而自杀,引起大量的青少年自杀。) 对自杀事件的报道会使一些与自杀者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人决定自杀,因为他们会觉得自杀的想法很正常。 自杀事件报道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交通事故和空难事故会激增。要在出行安排上进行注意。
邪教组织人员自杀:
1.不确定性,引起的多元无知现象,会导致对社会认同原理的威力大增。
2.有人带头,相似性会让人群与自己相似的人保持步调一致。
##怎样保护自己
- 第一种情况:故意伪造社会认同。牟利者为了制造一种多数人都在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行动的假象而炮制的,他们的这种行为实在应该受到谴责。
- 第二种情况:无害的、自然的错误会产生出滚雪球般的社会认同,从而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 多元无知现象。
- 非典期间,多元无知效应产生,忽然商家说吃绿豆可以防范非典,制造了疯狂买绿豆的假象,人群开始疯狂抢购绿豆。
- 改革期间,多元无知效应产生,如果这时有人制造了某种假象,绝对会有更多的人去追随和抢购。
- 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如果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那他们一定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一些事。
--------------------
- 总结:
1.制造不确定性,产生多元无知效应。
2.一个相似的人带头,做表率,引起大家效仿。
无硅油不刺激洗发水。 首先问你,你洗过头皮吗?所有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再解释,再用一个名人来带头,用这种方式,再用高价来控制人们。
杀医生,伤医生事件的报道,会让出现医患纠纷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杀,因为他觉得他和报道的那些事件中的人是相似的,就应该采取相似的行动。这是最要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