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人间四月天
时晓伟(石船)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一一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一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东北辽阔的腹地深处有一个不十分起眼的火车站,一一黄旗屯火车站。她如同一只傲然的狮子,蹲伏在去往关内必经的咽喉要路,随时都可能凌空一跃。她的身后曾经是一望无边的黑土地,上面种满了起伏的大豆和高粱。每当机车从这里出发,轰鸣的声音就犹如阵阵狮吼,传遍四方。据我所知,这种独特的设计在东北乃至全国成千上万个车站中也都是绝无仅有的。如今百年苍黄,岁月如烟,许多惊心动魄的陈年往事连同故事的主人公早已消逝在岁月的长河,化为起伏不定的波澜。只有这座小小的站台还坚守在那里,望穿秋水般地等候着她的故人再次归来。
其实,这个小小的车站是大有来历的,甚至是当年东北铁路建设里程碑式的标志。她身上所蒙落的记忆碎片也注定要在百年近代史的长廊上占有一席之地。假如掀开历史帷幕的一角,她便会与当年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再次联袂登场。无论是枭雄出身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还是有绝代双骄之誉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年都是从这里那条黑亮的铁轨上出发,驶过白山黑水,驶出山海关,驶进斑斓如画的历史长卷中。而那些挟带时代风云走进岁月深处的火车已不知已经更换了多少辆,途中上下过往的旅客也不知去往了何方?唯独这座站台没有更换。这座小站在铁路史的教科书上有一个全称:吉海铁路总站。它的设计者就是《你是人间四月天》的作者林徽因。
小站典雅别致,轮廓具象,是一尊东方卧狮的造型,蕴含着设计者别具一格的艺术匠心和强烈的感情寄托。建筑主体为青石结构,外挂在当时还十分鲜见的琉璃瓦,整体色彩端庄和谐。站舍主体坐北朝南,造型如雄狮伏波,翘起的狮尾被巧妙设计成钟塔,钟塔尖距地面二十九米,寓意该线铁路于1929年正式通车。沿着塔内木制楼梯拾阶而上,即可登上塔顶俯视四方。站内结构中西合璧,虽然只有八百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但大厅内却宽敞明亮,显示出设计者对空间的分割有着十分精准的把握。
在近百年的流离时光里,这座具有哥特建筑风格的小站娴静华美,超然物外。即便身处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年代,也依然保持着大家闺秀的典雅风范,绝不低眉顺眼,更不曲阿附世。在家国天崩地坼,神州失色之际,她昂然自持,不离不弃,傲立在白水黑水之间!随着时光的一路播撒,从民国到共和国的近百年间 ,尽管江山再造带来难以逆转的沧桑巨变;尽管原先聚居在这里那些众多的柴门小院,先是变成高矮不等的青砖瓦房,此后又长出高楼林立的大厦。她宠辱不惊,风华依旧,卓立在时光的碎片之上,任凭天高地迥,海掀浪卷。
就在和这个小站相距不到数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堪称经典的建筑与其遥遥相望。他们相对忘言,欲语又止,只是在回眸之际,才蓦然发现绵绵不断的时光己经让他们凝视了九十年!这座通体由白色石头砌筑而成的建筑就是前吉林大学(现为东北电力大学)的教学楼,设计者就是林徽因的丈夫,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这也是他回国后设计的第一部作品。当时的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省会,文教昌明,吉林大学也自然座落于此,而这所大学的创办者就是名动一时的少帅张学良。他闻听梁思成海外学成归来,便毅然决定将该所大学的建筑设计全部委托给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出于和林徽因同样的设计理念, 梁思成先生仿照陆、海、空三军的威容,将三座楼分别设计成堡垒、军舰、飞机的造型。外部墙体也全部采用大块的花岗石砌筑,整体建筑显得十分坚固浑厚。如今这组建筑现已载入《中国建筑史图说》,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就这样,吉海铁路总站和原吉林大学的“石头楼”这两栋被赋予奋发图强意志的建筑作品不仅成为他们当年结婚的见证,还做为爱情的象征,共同经历着此后人生所赐予的一切。这当中既有千里烽烟的流亡岁月,也有繁花似锦的人间四月天。他们并肩携手,前后相拥,已经固化成那个时代留给我们这座城市最精美的雕塑。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父亲不仅是民国政府的显要,先后出任过司法总长,还是志趣相同、门当户对的通家之好。他们俩人相识于少男少女的花期之际,又钟情于青柳古槐掩映的四合院,此后双双远赴美国求学,是名副其实的青梅竹马。在海外形影相伴的日子里,共同的志趣又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更多的艺术光泽。此后,他们遵从梁启超先生先立业再成家的建议,几乎把所有的才华都倾注到建筑艺术这个领域,最后以优秀的成绩分别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1928年他们在加拿大举行婚礼后,旋即去往欧洲,以实地考察欧罗巴建筑艺术的方式开始了蜜月之旅。此后他们经由横穿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返回国内,不久即被东北大学聘任,远赴沈阳任教。他们就是在这个期间接受了吉林大学和吉海铁路的设计委托,并在当年完成了他们处女之作。可以说这两栋立意不凡的建筑既见证了东北边疆艰辛的草创之路,又象征他们繁花如海的的爱情终于结下了饱满的果实。那一年,林徽因才仅仅24岁,梁思成也不过27岁。当年他们就凭借这样的绝代风华,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精美动人的经典之作。
不负人间四月天
那么林徽因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么一个小小的火车站设计成雄狮的形状?这还得从一百年前东北边疆的实际状况说起。长期以来沙俄一直对我国广袤的边疆领土虎视眈眈,想方设法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东北边疆的实际利益,然后再逐一吞并。自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的几十年间,沙俄在中国东北大地上修建了很多条铁路,其中就有中东铁路、北满铁路、南满铁路。后来还有日本修建的吉长铁路,四洮铁路。整个东北唯独没有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铁路。
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战败的沙俄手中夺取了南满铁路。为进一步掠夺东北资源,日本又以所谓中日合办的形式在吉林省境内陆续修建吉林到敦化等地的多条铁路 ,不仅强行占有路权,还控制了整个铁路经营权,自总工程师以下的要职全部由日本人充任。针对这种情况,时任东北保安副总司令兼吉林省主席的张作相决定自筹资金建设一条属于自己的铁路,并将其命名为吉海铁路,拟与吉长,吉敦铁路实现接轨联运。但由于这条铁路是中方自行筹建的,自然遭到日本满铁株式会社的无理阻挠。不仅拒绝运输筑路所需要的特种材料,甚至还拒绝该线路在吉林市内接轨,这意味着在此过往的旅客无法直接到市中心进行换乘。面对日方如此刁难,张作相只好选择在靠近吉林市区附近的黄旗屯作为吉海铁路的总站。后来在吉林各界的齐心努力下,陆续解决了建设资金和筑路材料运输等问题,并于1927年6月举行了开工典礼。吉海铁路经由吉林朝阳镇起修,采取分段修筑,逐段竣工通车的办法,1929年6月30日吉海铁路终于全线建成通车。至此,东北人民才有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铁路,满铁株式会社妄想垄断中国土地上所有铁路权利的企图宣告破产。这就是吉海铁路的来龙去脉,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国弱民穷的窘迫现实。吉海铁路后来成为东北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重要通道,沿途有很多火车站,其中黄旗屯车站就是全路段的总站。刚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梁思成、林徽因目睹东北经济衰败、民生凋敝的惨状,怀着教育兴国、实业救国的强烈使命感开始了设计工作。他们夫妻二人,尤其是有民国第一才女之称的林徽因曾先后在英国法国留学,后又于其先生一起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深造建筑学及建筑艺术,和她的先生同样具有相当精湛的设计水平和艺术理念。吉海铁路既然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那么它的理念一定要展现中国人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林徽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将吉海铁路总站设计成伏卧的雄狮造型,表达中国人民已经如雄狮初醒,对一切外来侵略必将奋起还击的坚决态度。所以这个建筑的象征意义不在于它本身造型如何的精美,更不在于它如何结合传统建筑元素和西方建筑理念,而是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重构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宏大的历史叙事。这个小站也正因存在如此重要的人文价值才被称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今天,这座美丽的小站,已经与它所在的城市融为一体,甚至有时我觉得她比北京那些已经消失的名胜古迹还幸运。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保护古老的都城付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然而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古老的牌楼、高大的城门、幽远的胡同消失在革命激情的狂热中,甚至后来就连他们身后的故居也不能幸免。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却始终享有这里的人们给予最高的礼遇,几乎每年都为之修缮一新,当年门厅上的玻璃也依然是那么光彩夺目,明亮动人。我想不论是她的设计者,还是建造者都应该满足这样的境遇,并为选择在这里建造这座小站而感到庆幸。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少含金量,而在于它能获得多少来自最真诚最朴实的热爱!这是艺术保持生命恒久的唯一秘密。
九一八事变前夕,他们应清华大学之聘去筹建建筑系,林徽因才跟随她的先生离开了东北。回到北京后的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国十五个省份,二百多个县城,为那些散落在荒郊野外无人关注的庙宇寺院、厅堂瓦舍绘制出二千多幅图文。林徽因还亲自为梁思成先生那部著名的《营造法式》作了序言,如今这部著作已成为研究中国古典建筑的扛鼎之作。多少年后,梁思成已被学界公认为中国建筑界的权威。然而他却说道,当初之所以选择建筑学完全是因为林徽因的缘故。当还是青梅竹马的时候,刚从英国回来林徽因就向他介绍了很多关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要当时梁思成甚至连建筑学是什么还不知道,只是出于爱屋及乌的爱情,才选择建筑学这个专业。这可能是大师的自谦之语,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相识于总角之年,学识志趣相当,爱情的选择必然要同未来的事业契合在一起,唯此才不会辜负他们心中那万般锦绣的才华。他们是如此地热爱建筑艺术,不仅把自己的婚礼选定在北宋大建筑家李诫的出生日期,甚至还把他们儿子的名字也取为梁从诫,从中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南京相继沦陷。他们携儿带女毅然南迁,在辗转千里之后才抵达一个地名叫李庄的小镇。李庄其实不小,是当时中国抗战大后方最有名的文化中心,不仅迁来内地的很多大学,还聚集了一大批流亡的文化精英,这当中就有梁思成一家人。在李庄他们筚路蓝缕,白手起家,全力投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整理工作,几乎当光了全部家产。为此梁思成旧疾复发,林徽因也患上了在当时有绝症之称肺结核。但是他们不废诗书,依然保持传统文化弦歌不绝的书生本色,继晷焚膏,先后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和英文注释《图说中国建筑》等著作。其实凭借他们的学术地位完全可以出国讲学,远避战火,但他们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与全体同胞一起共度时艰,共守家园的选择。
展开近代史画卷,便会发现梁林两家始终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自戊戌变法起,他们就把个人命运置于国家兴亡的历史舞台上。作为父辈的梁启超、林长民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上摇旗呐喊,引领潮流,以自身的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之职,甚至不惜慷慨地做出牺牲。先有梁启超变法失败后被迫亡命海外,林长民、林觉民兄弟为国事奔走饮弹身亡。后有他们的两个儿子前仆后继,分别在抗战中为国捐躯,壮烈牺牲。所以在梁思成林徽因的心中,家国的份量可不是一般的沉重,简直是重逾千钧!在祖国横遭涂炭之时,他们岂能置家园于战火而不顾,心安理得地漂洋过海?更何况万里江山还有那么多他们魂牵梦绕的青砖古瓦、雕梁画栋。
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他们为即将攻城的解放军绘制了详细的图标,避免了天津、北平众多的古建筑毁于战火。在取得全国胜利后,他们又为新中国 绘制了国徽,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是如此热爱这块土地上的人间四月天,以至于耗尽了生命的全部。为了保护古都北平的完整,他们夫妻一改书生之儒雅,奔走呼号,涕泗横流,最终付出了极其悲惨的人生代价。林徽因常年在野外奔波,身体本就虚弱不堪,再加上轰轰烈烈的北京旧城改造运动的冲击,尤如雪上加霜,终于一病不起,不幸于1956年抱憾离去,年仅五十一岁。此后科学规划首都,拯救古城古街的重任就不幸地落在了梁思成一个人的肩上。他多次上书有关部门,甚至执意面见总理,力陈保护古建的重要性,耿耿之心可昭日月,然而最终还是被当时的政治洪流卷入了人生的黑暗之中。自反右开始直到后来的十年浩劫,梁思成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扫地出门,惨遭迫害,直至含冤去世。他和林徽因无比热爱的古都也消失在苍茫的华北平原上。当年那座曾经接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等文化名人的北京故居北总布胡同也在2012年被拆除。
百年沧桑,如今一切都已烟消云散,伟大与卑微也都归于尘土,只有这座不知名的小车站和那栋石头楼依然存在。他们俩个可以凭吊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但是我相信,经历过这么多的凄风冷雨,他们再也不会去谈论那些高远而深刻的话题,而是选择在人间的四月天静静的漫步徜徉,诉说别离之后悠远的情意。时间,当然也不会辜负他们二人当初的心意,会用无限的宽怀牢牢记住他们再次相约的期许,然后再用一寸寸的时光保护着他们的精心之作,等候重逢的那一刻。
还要感谢这块土地上那些善良的人们,尽管这里也历经过种种劫难,但是东北特有的侠义和豪迈总能使这座小站化险为夷。既然能够和我们出生入死,相依为命,那么就应该回报相濡以沫的江河湖海!多少年来,已经有难以数计的旅客在这里上车或下车,奔赴不同的人生目的。或许他们不知道这个叫黄旗屯的火车站曾经以另外的一种方式与他们同行,但是他们知道这是离家或回家的路。但凡与家有关,便与爱有关,那么别离与重逢便都是人生难以辜负的割舍。所以每当我经过她的身边时,澎湃的内心都会漾起一阵温暖的起伏。
既然这里是站台,那么就应该有她等候的人。
直到灵魂舒展成条银河
长长流在天上一千首歌
一一林徽因《灵感》
不负人间四月天 不负人间四月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