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和快手等里频繁出现的一个名称为“黄石怀旧”的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而这位“黄石怀旧”的号主就我隔壁班的青云同学。
严格地说,我和青云只是一个学校里的一个年级里的同学,两个班隔得距离好远,用比较确切的语言说是同年级的同学校友。当年我们从各自的同一个企业系统里的子弟小学毕业后,进入了当初被命名为黄石煤炭矿务局附属第二子弟中学的学校上初中,当初青云所在的子弟学校是二小,二小当时有四个班,他在一班;我所在的子弟小学是四小,四小只有两个班,所以我分在了五班。在读初二年级后的那个年代开始分快慢班,我有幸被分到了一班,而青云同学却去了别的学校,我和他始终就没有同班的交集。
不记得是哪一年在一位我俩共同的同学家里,我们见了第一面,这次见面我俩似乎都有一种感觉,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肯定是:相见恨晚;我们都似乎有似曾相识之感。现在想想,那天我们也不知道聊了些什么,但是很是投机,好像聊得很晚很晚。那个年代的媒体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因此要遇到真的需要缘份,而我们俩之间似乎总能隔一段时间就要遇见一两次,而每次总是有话题可以聊聊……
时光飞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偶尔在路上或是街上相遇,那也只能是匆匆忙忙的点头相视一笑,因为各自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当然是读书)。高中毕业后,我们各自有了并忙着自己的工作,因而,见面的机会自然也不是很多。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哪一年,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一天,青云打来电话说有事找我,需要当面才能讲清楚。于是,我们见面了,大概从那天起,我们似乎见面的机会要多一些了。以前我只知道青云喜欢摄影,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听说他买了一些摄影器材,后来在一些媒体上也看到过他的作品。再后来有知道他把摄影当成了职业,而且还乐此不彼。
记得有一年的夏秋之际,我们共同的同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位同学是青云同学的发小及小学一年级到初中的同学,是我在初三时的同学)从国外回来后又在东北大学读博,这次回来是带着课题的。青云同学给我来电说要请这位同学吃饭,让我作陪。等我到达酒店时,才发觉在座的均是他们小学的同学(当然,大多数我都认识)和他们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在那次聚会上青云同学就提出了要拍一些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老的建筑物、还未改建的老的道路及一些曾经生活、游玩的地方;给曾经的我们留点记忆的东西。这些年他一直默默地在做着这些。直到有了自媒体之类的平台,我在诸如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等这些地方看到了“黄石怀旧”这个账号之后,才知道原来青云同学从那时有了想法就开始着手做这些事情了,这不得不让我钦佩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他拍的不管是视频还是照片都能够引起人无限的想象,仿佛重新又回到那个时代“从头再来”了。
近些年,青云同学主要拍的是视频类的作品,很少拍照片了;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畅游城市的曾经和现代,在曾经里找到该有的记忆,在现代中找到生活的样子;朴实毫不夸张的画面里叙说着曾经和现代,他用独到的视角和眼光记录着该记录的一切。从这些视频或照片中能够感受到他可见一斑用心的创作。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最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优美的画面和怀旧的场景,也有他用心选择的背景音乐。一首首曾经唱过或者流行过的乐曲或歌。看到或听到这些,难道不会触动你情感的神经而让你浮想联翩吗?……
我们曾经在微信上聊天时,他说他有时候为了拍摄一件自己想要的作品,会从时间上、季节、雨雪风晴等诸多因素上考虑,即使那个时段是电闪雷鸣亦或是风霜雨雪都会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前行。曾经看到他的一幅作品,我问他是怎样拍的,他说为了那副作品,他头天夜里就在选择的地点上驻扎了,在气温较低的夜里等了一夜,就为等早上的那个时候。这样的事例在青云同学身上可谓是不胜枚举呀!
记得有一次好像是大年初三,他给我打电话说,今天天气和能见度很好,我们一起去市里登下最高峰拍一下城市的风景吧?我毫不犹豫地就应允了,虽然那天我还有点忙,我是被青云同学的执着的精神打动了,当然,和他一起同行还可以学习学习摄影方面的技术。
我写下记录青云同学的二三事的点滴文字,并不是为了什么,只是想从他的所作所为中感悟点需要感悟的东西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