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六

作者: 悠悠我心_2804 | 来源:发表于2017-07-26 21:39 被阅读0次

    今天学习陆澄录余下的部分,心中颇不淡定。因为不懂之处太多,有点妄谈体会。仅就读懂的地方,谈一二心得的。

     兼爱非仁

程子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墨氏兼爱,反不得谓之仁?

 先生的回答是,仁是人世造化生生不息之理,因其生生不息,就有一个由少到多 逐渐变化的过程。就如同树木,由根而干,而枝,而叶,而花。父子兄弟之爱,是人心生意发端处,由此,而仁民爱物。墨家兼爱的思想。,将自家父母兄弟与路人一般看。感情便没了发端处,就如无根之木,就不是生生不息,不能称仁,孝悌之心是仁的根本,仁从孝悌心里面生发出来。

  又说。明德是自己心中的的德性,也就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知止有定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先生认可的解释是,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勿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

  至善,是人的天性,天性与本心之中,本心是至善留存的地方。这样就不会慌乱向外寻求。心智也就能安定啦。原来,这个目标和方向都是教人向内求。知止,就是知道,至善只存在我心中。原本不在心外。在心学的体悟中,心的本体原本就是至善的。至善原本就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只是人人都被私欲蒙蔽了眼睛和心灵 ,需要扫除、克制私欲。

相关文章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六

    今天学习陆澄录余下的部分,心中颇不淡定。因为不懂之处太多,有点妄谈体会。仅就读懂的地方,谈一二心得的。 兼...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孟子辟杨、墨至于“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十

    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这句话,先生说得何其谦...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四

    学而有思啦!一直以来,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总是亦步亦趋,看着别人的注解释义走。并未入脑入心,只是学,而未思。...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三

    知之次也 多闻多见,是孔子针对子张说的。子张好高骛远,认为多闻多见才是学问。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言正所以明德性...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八

    不逆不亿而先觉 不逆不亿而先觉,此孔子因当时人专以逆诈、臆不信为心,而自陷于诈于不信;又有不逆不亿者,然不知致良知...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一

    于我而言,仰慕阳明先生已久,对于先生的学说却从未涉猎,传习录是第一次学习。不能像各位学长一样,能全文贯通理解。按...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

    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小孩。所学东西非得下足十足的功夫才能有所收获。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国学知识的匮乏,...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三

    今天是学习徐爱录的第3天,也是最后1天。 一早起来,按照学智学长的推荐。,看了几段视频。尤其是看了学智学长...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八

    养花先养根,养孩子先养心。是一句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读先生的话 觉得先生阐述的更加详尽。先生说,种树者必培其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xa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