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习惯”
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
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
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
曾经我也是典型的“三分钟热度”型选手,想做的很多很多事,只有刚开始是兴致勃勃的,后面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这三年来,开始不断尝试习惯和微习惯的刻意练习后,收获不老少。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我就是一个三分钟热的人”的想法。
关于方法、收获,以后我会慢慢说。今天来聊聊“三分钟热度”。
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总是不能把自己想持续做的事转化成习惯,会是什么原因呢?简单来说,是因为我们人类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
当环境变化时,我们本能的会去维持某一固定状态,来达到一种平衡,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以体温为例。人正常体温是三十六度五。身体平常一直维持在正常体温的状态,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我们的身体都不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仍然维持在正常的体温。
养成“习惯”的过程也是一样。
一旦你打算打算培养新习惯,身体就会开始产生反抗,因为身体对“新习惯”(早起、整理、运动、减重、断食等)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人体本身就有一种偏好稳定的特性。
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一旦走出稳定区,身体和大脑就会有所反应。
意识层面觉得需要改变-行动带来的变化让身体感受到威胁-身体产生反抗-试图阻断新行为维持原有的平衡。
这就是人会产生“三分钟热度”现象的内部机制,也是培养习惯之所以会这么困难的原因。
所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让我们不断繁衍生存的自我保护机制(维稳),有时候也会限制我们自身的发展呢。
据我的观察,养成一个新习惯,能把前7天坚持下来的,不足50%,更别说更长久的时间了。
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有过“三分钟热度”的经历,也有过为此自责的经历。你我皆凡人,看来,中途失败才是正常的情况呢。
另外,从大脑的功能来看,习惯改变有两个关键:前额叶和基底核。
高效的重复者——基底核:负责执行指令,行动力强,能不断重复。也就是我们的习惯模式,比如早上起来刷牙洗脸。
聪明的管理者——前额叶:负责计划与决策,做出判断,帮助人们完成“更难” 的任务。比如放弃刷视频去运动。前额叶容易疲劳,任务量大或难度大时,前额叶就无法很好的工作。
当你刚加完班回来,除了疲惫的身躯外,前额叶皮质同样也很疲惫,它没有能量了,作用也大大减弱。虽然前两天你跟打了鸡血似的下了班就往健身房跑,但此时此刻你在纠结:今天还要不要去?
前额叶和基底核之间产生了“较量”。基底核会简单粗暴地告诉你:不用那么麻烦,重复之前的行为就好了,那样最省力。最终,在坚持了两天后,你屈服于困难和诱惑(自我保护,减少能量消耗),选择了宅在家里葛优躺。
所以,要打破旧习惯养成一个新习惯是很难的。因此,想要将某项行动转化为习惯的话,有没有好的方法呢?有的,具体方法我们明天继续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