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大地一片绿色,大地就会多一份生机;给生命一片亮色,生命就会少一份遗憾;给心灵一片彩色,心灵就会多一份阳光。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学生不会写作文。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我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加重。应对学生不知所云的作文,我急躁、叹气、大声质问……面对学生那迷茫、无辜的眼神,我焦虑不堪。于是我喋喋不休地给他们讲,作文其实很简单,总分总结构,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中心,写出来便可。学生那痴呆的眼神,我的天!我真是有一腔怒火,稍触即发!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群青蛙在树林中穿行,有两只青蛙,不留意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坑中。所有的青蛙都聚集到坑边,当看见坑很深时,青蛙们就告诉那两只拼命往外蹦的青蛙,不要白费力气了,你们根本跳不出来。但是,两只青蛙不顾劝阻,使出浑身的力气往坑外蹦,希望能够蹦出来。其他的青蛙不断地告诉他们不要枉费力气,只有死路一条。最后一只青蛙,相信了其他青蛙的说法,放弃了挣扎,倒地死去,而另一只青蛙却在努力地跳着,其他青蛙还是不停地劝他不要白费力气让它乖乖等死。但是这只青蛙更加努力,最后,跳出了坑外。原来这只青蛙是聋子,他一直以为其他青蛙是在鼓励它跳出来。
读后,我的心为之一颤。孩子们不就是一只小小的青蛙吗?是我的批评、指责让他们失去了上进的信心?
我试着转变策略,不再直接列提纲,而是慢慢去引导。当时我们正在写关于“母亲”的作文。我找来昀峰,他的作文向来无中心,篇幅简短,而且病句连篇。我问他:“你的生活里只有打架吗?”他争着一双大眼:“嗯。”我真是无语,居然还点头。“你最喜欢什么?”“打架。”“从小到大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打架。”……应对一大堆的打架,我头疼至极。“你为什么喜欢‘打架’?”“不知道。”“你妈妈知道你有这个爱好吗?你妈妈对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我妈妈不让我打架,让我好好读书。”“你妈妈为了让你读书,最辛苦的是干什么?”“我妈妈去地里扒芦笋。”“你见过她怎么扒芦笋的吗?”“见过。”我观察到了,他的眼眶有些红。或许是触动了什么,他低下了头,不愿再和我交流了。“你的妈妈为了让你好好上学,辛苦扒芦笋卖钱,她是希望你有个好前程啊。”我要告诉她母亲的良苦用心,“你就写《我的妈妈》吧,把她当时扒芦笋的情景写下来。”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表示同意。一天后,他给我送来了作文。
原文:
我的妈妈
妈妈, 谢谢您,您是我的好妈妈。
夏天来了,家家户户都要去地里扒芦笋,而您为了不让我和姐姐上学迟到,每天早上4点多就去地里扒芦笋,扒完就六点多了。这时我们在熟睡,而你却在忙碌。下午时,您还要去地里扒芦笋。每当我看到您扒芦笋的那副模样,我的心都在流血。您把腰深深地往下压,一手按住地,一手拿着扒笋用的器具,脸上呈现出憔悴的面容,而我却无能为力,不能去帮助您,让您一个人在那吃苦受累。您的腰也被这样压弯了。每次看到您从地里回来时,都是满头大汗,汗流浃背。
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让您生气了。我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让您享福。
我不敢相信,这是他写得作文。当时激动不已,当即给了“优”,并写了评语:你的进步真大。你真了不起!老师为你高兴!
虽然文章不怎么完美,开头和结尾过于简单,细节描写不够详细。但结构还好,表达出了对母亲的心疼及感激。
这篇文章,我在课堂上读了两遍。使劲夸他动作和神态写得非常到位,非常棒。那节课,他开心极了。一连几天,他的脸都像绽开的花朵一样漂亮。趁热打铁,我又指导了他的另外两篇作文《妈妈的爱》和《我的理想》,结果也是写得真情实感,进步非常大。
这就是鼓励的作用。鼓励,对孩子来说,就是干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就是寒冬腊月里那抹暖暖的阳光。
对学生来说,鼓励如及时擦亮的火柴,会使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向上。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让我们放下指责,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