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雁门太守行》赏析

《雁门太守行》赏析

作者: 拜读LY | 来源:发表于2023-12-08 22:24 被阅读0次

雁门太守行①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②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③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④,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

①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时候的雁门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和突厥部族的边界。

②甲光:太阳照耀着铠甲发出的闪光。

③燕脂:胭脂。这里指塞上的泥土就像胭脂凝聚成的一样。

④易水:河名,源出今河北省易县,流入大清河。

⑤玉龙:指宝剑。

赏析:

李贺之诗,向来想象纵横、奇诡多变,但奇中又见新,诡中多见奇,读来,浑融蕴藉,别具一格。

《雁门太守行》是其代表作,全诗意境壮烈、遣词豪雄、情思真挚,颇可圈点。

诗首、颔二联绘景的同时,亦娓娓叙事。

首联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起笔势沉,描摹的是深秋欲雨、乌云蔽天的场景,一个“压”字,尽述风雨欲来的沉郁与逼人气势,同时,“黑云压城”既是对现实秋景的直摹,也是对敌军兵临城下境况的渲染,寥寥七字,直言悲壮。次句“甲光向日金鳞开”,应首句,以神来一转,写了云破日出之象,既表现了秋日天气之变幻无常,也述出了守军披坚执锐、果敢无畏的军容与风姿。

颔联,诗人笔锋再折,裁取了两幅边塞战地的秋日小影,借此直晕金戈铁马里的怆然气氛。“满天秋色”言秋重,虽只泛言,却极肃杀;“燕脂凝夜紫”,由色彩之凝变,写塞上之秋寒,更显凄寥。此情此景,再应以连绵“角声”,可见战况之激烈,伤亡之惨重,战士之奋勇。

颈联,顺承颔联,既是对塞上秋景的一种生发与具绘,亦是对激烈战事的栩栩直摹。“半卷”表奇袭,说的是行军之出其不意,亦表秋夜湿寒、红旗沾湿、无法张扬,只得半卷;“易水”是用典,暗造一去不回之氛围;“霜重”言秋凉,“寒”从触觉着笔,不独摹鼓,也是写人;“声不起”既言战况之艰,也暗承“霜重”,句内绾合,很见其妙。

尾联,即景抒情,“报君”之语,“为死”豪言,既是在摹战士忠君报国之心,亦是在表自己忠君用世之意,含蕴悠长。

相关文章

  • 《雁门太守行》赏析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杨慎说王安石妄评李贺

    前言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的问题: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分为哪四个部分,怎么理解? 《雁门太守行》...

  •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

  •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称颂将士写歌行,削藩平叛见忠勇。 隐含作者封侯志,忠君报国抒豪情。 画面真切色浓艳,号角悠扬战鼓鸣。 战斗场景颇凄...

  • 雁门太守行

    李贺。790到816。是在番番,叛乱。此彼伏的lee李贺,当时仅17岁。全是用夸张的手法。把战士的。气氛渲染得凝重...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脂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

  • 雁门太守行

    [ 唐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

  • 《雁门太守行》

    这首诗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引出战争的背景,但是藩镇割据,朝廷军队与藩镇割据军队对峙,朝廷军队处于弱势地位,...

  •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这首诗寥寥数语,却描绘了一场战争的全过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雁门太守行》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dy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