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每一幕本身就是一个小故事,有自己的布局、复杂化、高潮及解决,不但为大故事提供转折点,还为下一幕提供启动点,幕的这些组成部分就是段落。段落也是独立的故事事件,含有他们自己的布局、复杂化、高潮及解决,段落的这些组成部分被成为场景,每个场景都要承载自己的小转折点,往更有意义层面的段落以及幕层面的转折点积累。
场景是易于管理的、大小适度的故事事件,在写作的时候,全力保障场景承载他们自己的成绩里和能量。通常把故事分解成场景,就成了短篇故事的写作—写场景,我们知道段落的目标,就知道场景包含的目标,因此每个场景可以小心的构建,以保证其承载所有必需要的元素,发挥在段落中的作用,挖掘自身最大的力量和深度。

段落分解,场景1—布局,根据激励事件的出现,提出关键问题。场景2-进一步复杂,让冲突沿着故事的方向推向高潮。场景3-高潮,冲突达到高峰,正反面的力量和情绪对决。场景4-解决,得出解答,并将故事引向下一个场景。
节拍是每时每刻构成的场景的动作和反应。理想的说,每个动作都会在观众脑海中提出关键问题,而反应会以一种有意思或者意料之外的方式解答这个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主角往场景目标前进,持续地从正面到负面然后有回到正面,观众会预期主角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事件会往那个方向发展,会一个一个节拍的关注场景中的事件,还会理解重要的潜台词,理解场景表达的意思,从场景、段落、幕、故事的层面上理解暗示,思考关键问题。在多个层面,同时持续的调动观众的思维,并且始终领先作者一步,用意料之外的节拍搭建场景,用强大的段落堆砌成整个故事,成为写作者的目标。
关于结构的反思,很多艺术都会受制于结构,画家受限于画布的尺寸以及颜料的数量,音乐家受限于乐器和声规则;充满创造性是人在有限的底层结构上创造无数的优秀作品。别跟结构打架,要拥抱结构,一个好的基础会释放创意,而不会束缚创意。以经典的结构作为起点,根据想象自由地、无拘束地把故事讲述出来,创造力永远是第一,结构第二,并且结构只作为分析和修改的工具。
用心、用理论知识改写并修正问题,确保结构正确。如果故事有问题,检查问题事件的转折点(主角有事件目标、敌对的反面力量,主角和反面力量的冲突、只有一方胜出)。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1整个事件对于故事是否贴切?2如果场景有问题,逻辑关系的事件是否对段落有帮助?3从主角经历中选择的事件结果是都正确?最后记住结构是选择叙述事件、安排这些事件顺序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