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闲话电影』
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的凄婉绝唱

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的凄婉绝唱

作者: 萨胖胖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18:48 被阅读97次

    如果选择一段我最想了解的近代历史,那么答案无疑是南京大屠杀。那段充斥着鲜血、黑暗、无助的时光,带着伤痛,让中国人不敢触碰,却又无法忘却。《金陵十三钗》,光看名字,似乎与这段悲惨的历史毫无关联,但这十三钗,确实用自己的血和泪,讲述着南京大屠杀中那些残酷且悲情的故事。

    金陵十三钗

    一、士兵们的牺牲

    影片的开头,便是战火,那是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的日子。六朝古都化为了废墟,目光所及之处只有灰烬和尸体,无人顾及街边没有生命力的躯壳——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也只能忍住悲伤,继续逃命。

    一批教会学校的女学生拼命跑着,身后的日本士兵穷追不舍,子弹从身边擦过,她们逃不了了。然而,救星出现了,十数个士兵放弃了自己出城的机会,用枪火掩护女学生们逃回教堂。

    “当时中国没有有效的对付坦克的办法,他们只好用一种最原始的办法,用战友的身体作掩护。”

    用八个兵的生命去摧毁一台坦克,“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愿当亡国奴,就拿命去拼。”那一幕实在震撼,被灰遮住了原本面貌的士兵们,不惧死亡,义无反顾地向前冲着,只为保护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们。

    这样的牺牲在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个例,只要穿上军装,他们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就难以卸下,保护人民,保卫国家,成为了他们即使失去生命也不能忘记的责任。也正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在那场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唯一幸存的班长没有脱下军装选择逃命,相反地,他守在教堂外,默默守护着那些战友们拼死保护的女学生们,“好好保护这些女学生,别让我的战友们白白牺牲。”也许,班长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在整部电影中,战争的场景是少之又少的,但这并不影响观看者对军人油然而生的敬意,并不影响抗日战争中军人的光辉形象的树立,更不影响当代人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向往。

    二、假神父,真英雄

    约翰的金发碧眼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无疑是一种保护,借助这个保护,他大可以一走了之,远离战乱。但他没有,日军的残忍行为激发了约翰人性中无私、勇敢的一面,他完成了从财迷、酒鬼、色鬼到英雄的转变。

    ”这里不是战场,你们无权在此!“

    当他高举旗帜,向日本军人们大声呐喊时;当他不顾对准自己的枪口,冲上前推开准备侵犯女学生的日本士兵时;当他态度坚定,拒绝友人邀他共同离开时;当他含着泪,替自己爱的女人化妆时……这时的他有血有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日军的残暴行为做抗争,深刻诠释了一个英雄的情与真。

    抛去约翰外国人的身份,我想,那时的中国,存在着不少像他这样的无名英雄。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军队来到一个村庄,他们接到密报,村子里藏匿着共产党的情报员,为了找到这些共产党员,日军将全村人召集起来,逼问他们的下落,而村里人则用沉默回应了日军的问题。残暴的日军开始一个个杀掉村民,以此威胁村民们说出实情。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如日军所愿,村民被杀光了,却没人松口,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共产党员,保护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这样的故事很多,这样的英雄也很多,他们看似平凡,也许身上还带着些毛病和缺点,但面对大敌,他们真正做到了无私。而正是有他们这些的存在,中华民族才能牢牢地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中,永远不可能被打倒。

    我们当代人也更要学习那个年代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堂也不再是庇护所

    三、汉奸父亲

    汉奸这个词,向来是敏感的,在一般的思维中,汉奸是无良知的、是自私的、是没有人性的。而在《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中,一个不一样的“汉奸”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孟先生是故事讲述着书娟的父亲,在南京有一定的地位和声望,他有能力带着女儿逃离南京,但因为女儿不愿抛下同学独自离开,他在无力逃脱战场之后,选择了带上汉奸袖套,为日本人卖命。

    “我既不能救国家,也不能救人民,就只能救自己了。”

    孟先生的话语中带着无奈与愤恨。的确,生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我们无法批判这样一个带着父亲责任的男人。

    也许,像孟先生这样的人,我们不能称之为英雄,但是,他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同时是一个好人。他带着醒目的袖套,在日本人面前唯命是从,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最后引来日本人猜忌,尸横教堂门口。

    大臣李鸿章颤抖着签订下屈辱条约,成了世人唾弃的卖国贼,可这样的他,却硬生生挨了一枪,抵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而条约的签订又哪是他一人能够左右的?汪精卫求和投降,沦为汉奸,背负的罪名在历史上长存,但他并没有做积极破坏抗战的勾当,也许只是做着“卧薪尝胆”的准备。

    我并不称颂他们,并不奉之为英豪,却能理解他们的无奈,选择更宽容的方式对待他们。

    四、金陵十三钗

    整部电影最重要的主角,无疑是最后代替女学生赴宴的十三个人——一个被教父抚养长大的男孩和十二个妓女。

    对于这些沾染秦淮河气息的女人,有两个场景让我无法忘怀。

    第一个场景,是为了给小兵浦生弹一首好听的曲子,豆蔻回妓院拿琴弦却被日本士兵抓住轮奸致死的画面。凄厉的惨叫,粘稠的血液,残破的身子,每一帧都在控诉着日军的罪行,让人害怕,让人忍不住流下热泪……对于手无寸铁的女人,日本士兵从不手软,他们把这些女人当做满足兽欲的工具,事后又用及其残忍的手段虐杀。这样痛苦的记忆,我们怎会忘记?更不能忘记!

    第二个场景,是十二个女人穿着女学生的衣服,在微弱的光下,演唱着《秦淮景》。古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这些风尘女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最后,这些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了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秦淮景

    金陵十三钗的结局在电影中并未呈现,但这场凶多吉少的宴会,结局如何可想而知。她们是女人,甚至是遭人嫌弃的女人,却在乱世之中,做了回侠士。是的,为了她们,牺牲了她们,不去计较值不值得,正因有爱,因此承担。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五、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破南京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约35万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杀害,八万名妇女被日军强奸,其行为残忍至极。

    而这样的一场大屠杀,正渐渐被人忘记,更被施害国用谎言掩盖事实。对此,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一个遗忘历史的民族是不存在的,一个遗忘历史的国民是可耻的。我们更要强大自身,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主权,即使身处和平年代,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危机的降临。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固然是虚构,但这样的故事更能警醒众人,让没有经历过那般苦难的人民试着去了解、去记住那段历史,那些英雄。

    记住战火的伤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的凄婉绝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iz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