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此《如是我闻真实义》(第五次文字修订版)于2020年7月发布,此前一切网上或网下流通之同名《如是我闻真实义》文字版,与此版本内容有出入之处,以此为准。
法华论坛
20200724
如是我闻真实义
(第五次修订本)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目录
▍如来遗嘱.........................2
▍妙法真义.........................5
▍心体法用.........................8
▍融会贯通.........................9
▍圆教正脉........................10
▍以喻助解........................15
▍佛之知见........................16
▍后五百岁........................17
▍ 如来遗嘱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大家知道,佛法里三藏十二部经,每一部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在世间法里,往往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和纲领。正文就是围绕这个纲领而展开,这叫纲举目张。三藏十二部经,每部经都有标题,且千差万别;可是诸经之首却千篇一律。换而言之,「如是我闻」是一切经典的总标题。所以它非同小可啊!真正明白「如是我闻」,就贯通了三藏十二部经;不仅如此,你也贯通了一切的世出世法,也贯通了整个十法界森罗万象一切万法。所以「如是我闻」这句话,对于修行人来说,举足轻重。
我在几年前,曾着重从三个角度来论述净土法门修行的纲领和次第:第一,唸佛不能成佛,唸佛不能往生;第二,念佛一定成佛,念佛一定往生;第三,念佛当下成佛,念佛当下往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说法,就是依据「如是我闻」。概括地讲就是:
「如」者「阿」也,「是」者「弥」也,「我」者「陀」也,「闻」者「佛」也。「如是我闻」者,「阿弥陀佛」也。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
这是根据《楞严经》而提出。很多同修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一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不妨暂且放下这种疑惑,来看经文。《法华经》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又云: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又云: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又云:(佛)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如是妙法,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真如,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万法,是「不空如来藏」。「如」就是「是」,「是」就是「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优昙钵华是一种天上的华,三千年开一次;而天上一天又等于人间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你就明白,仅仅能够听到《法华经》《楞严经》的名字是有多难,何况又能受持读诵。诸佛出世都不轻易讲这部《法华经》,其中《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中出现的多宝如来,有一世因为没人请法,便直接入涅槃,所以没有讲《法华经》。在我们娑婆世界,因为人均寿命较短,几乎一个大劫就有一尊佛出世。一个大劫就是几十亿年。在别的佛土,诸佛出世可能要几百亿年几千亿年才会示现一次。
即使是释迦牟尼出世,也是一直到72岁才讲《法华经》。而这72年当中又有多少人当面错过?《法华经》是佛的临终遗嘱啊!你能受持这部经典,必定是成正觉,而且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龙女听文殊菩萨讲一部《法华经》,当下证得圆满佛果。不可思议!这是圆教,是醍醐灌顶,只看你能不能接受。
当年法华会上,弥勒菩萨、舍利弗刚刚请法,佛还没开讲,五千弟子当下退席。当时法会现场也就两万人,直接四分之一的弟子给佛难堪。正因为如此,才更加显示出《法华经》殊胜之处。因为《法华经》在无边无际的佛法大海中,是第一难信、第一难解、第一难遇的妙法。不管是不是五千人退席,佛都要讲《法华经》。因为诸佛出世就是为了这一件事:由宣讲《法华经》,而开众生佛之知见,示众生佛之知见,令众生悟佛知见,令众生入佛知见。一旦讲完,佛便入涅槃。对于这部经的分量,暂且说到这里。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下面言归正传。
圆瑛大师讲:如是之法,按本经(楞严经),如来藏妙真如性为如,如者不动之义,藏性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湛然凝然,如如不动。一切事究竟坚固为是,是者无非之称,将一切事相之法,悉心穷究,究到毕竟之处,即所谓彻法流之源底,全事即理,全相皆性,坚固不坏,无一物不是我心,无一法不是我体。
注:圆瑛大师,民国高僧之一,祖籍福建古田,九次被当选为中国佛教界首席会长,研究《楞严经》五十余年,著有《楞严经讲义》留世,被世人称为「楞严座主」「楞严王」「楞严独步」。
再看阿弥陀佛,是由梵语音译而来,意译呢,「阿」是「无」,表空,也就是无形无相的真如;「弥陀」是「量」,表色,也就是无穷无尽的万法;「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我」就是「佛」,「如是我」就是「阿弥陀佛」。
这个法传出以后,在教内震动很大。事实上,如前人所说: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如果这个法传出去无声无息,这是失败的。今天,我针对诸多同修的要求,具体从五个方面来解释「如是我闻」。
首先,「如是我闻」的最初出现,起到了四个作用:
第一,断除众疑。阿难尊者无量劫以来为佛侍者,法相庄严,心地慈悲善良。佛有三十二大人相,而阿难就有三十。所以当结集经典时,阿难当众复述佛陀四十九年所讲之法,大家会以为:佛不是灭度了吗?怎么又出世了?或者认为现在阿难成佛了吗?是不是又有他方佛到我们这里来示现?所以阿难把「如是我闻」一讲出来,大家都知道,这是佛的「临终遗嘱」。
第二,秉佛遗嘱。当年佛在世讲经49年,任何一场法会,任何一部经典,从未提到「如是我闻」,包括《法华经》《楞严经》。在佛即将入灭之时,阿难还有情执,悲痛欲绝。由阿那律陀尊者(佛的堂弟,四王八子之一)提醒,阿难最后向佛请法:一、佛在世我等依佛而住,佛灭后我等依谁而住?二、佛在世我等依佛为师,佛灭后我等依谁为师?三、佛灭后结集经时一切经首,当安何语?四、恶性比丘,佛灭后如何处之?佛答:一、依四念处住。二、以戒为师。三、当来结集经时,一切经首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某大众俱。四、恶性比丘,默而摈之。
第三,息除诤论。参加收集整理经典的都是证四果的大阿罗汉,乃至很多法身大士。若论资排辈,有很多人的道业都远在阿难之上。因为阿难是过目不忘,入耳成诵,同时阿难身为佛的侍者、佛的法藏,依佛的教诲讲「如是我闻」,然后再把佛在各个时空点所讲之法复述出来,这是理所当然。
第四,区别外道。有些人读经时,他首先要看这是哪一派的经典。所以这个「如是我闻」让大家一目了然,知道这是佛法经典。那些自然外道,以「有」为宗的,每一部经开头必然用「忧」;以「空」为宗的,它一定是用「阿」。而佛法是诠释宇宙人生的真理,当然不可以混同于外道。所以佛恒顺世间法,用「如是我闻」作为佛经的开头语。
注:四王八子:
一,净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语名难陀,也就是孙陀罗难陀。
二,白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调达,也就是提婆达多。第二子,梵语名阿难,佛的侍者。
三,斛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摩诃男,从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五比丘之一。第二子,梵语名阿那律,天眼第一。
四,甘露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婆娑,从佛出家。第二子,梵语名跋提,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是也。
这八个王子全部出家,以及佛的儿子罗睺罗——在十大弟子中是「密行第一」;佛的妻子耶输陀罗、姨母摩诃波舍波提以及数百释迦宫女等成为僧团的第一批出家女众。在佛72岁那年,邻国的琉璃大王率兵血洗佛的故土迦毗罗卫国,释迦族遭到惨重的大屠杀,几乎亡种。而琉璃大王被佛的威德所震慑,不敢对僧团下手,并和他的军队七天之后在海上被大火烧死,下无间地狱。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目录
▍如来遗嘱.........................2
▍妙法真义.........................5
▍心体法用.........................8
▍融会贯通.........................9
▍圆教正脉........................10
▍以喻助解........................15
▍佛之知见........................16
▍后五百岁........................17
▍ 如来遗嘱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妙法真义
讲它的真实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说尽了宇宙人生真理,讲透了真心本来面目。它对整个十法界一切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之间的关系,作了高度概括和总结,不是世间法可以来妄计测度的。讲到底,它是「明心见性」之说。
万法就是「一个我」,「我」就是万法,就是我们「一个念」,这是讲无分别法。但这么笼统地讲,众生不能开智慧啊!所以,还要按照藏、通、别、圆的分别法来开示:
「如」是我们的自性本心,它没有任何的形相、大小、动静,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它对应为「空如来藏」;而「是」是讲万法万相,大小多少、高矮胖瘦、红黄黑白、有情无情,总之我们能够耳闻目睹、身受心想所涉及的一切的范围通通包括在内——它对应为「不空如来藏」;「我」就是把「如」和「是」圆融圆满圆通为一体——它对应为「空不空如来藏」。
注:圆瑛大师讲:实相有三,即三如来藏:一、无相之实相:无一切妄法差别之相,只有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空诸一切,虚妄染法之相,并非本体而全无也,乃藏性不变之体。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而能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具足十界诸法,非无诸相也,乃藏性随缘之用。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若言其无,则不舍一法;若言其有,则不立一尘,即空不空如来藏,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乃藏性体用双彰。
细说呢:这个「如」,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法尔如是」。这个「如」,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但它又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等一切的万法出现之前,它就是真实存在;在显现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以后,它仍然是个无形无相的真实存在,灵明不昧。它不现一相,不现一法,但是万法万相皆依它而有。好好观照,这个法很难讲。它不现一相,但万法是不是都由它现的?这叫什么?现而不现,不现而现。过去、现在、未来,它始终保持这种如如不动之心。
「是」,表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风云雨雾,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一切的有情,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造作,一切的生、住、异、灭,万法、万相,都叫「是」。那么这十法界万法怎么来的呢?就是由这个「如」变现而有。在《楞严经》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一切相」,这就叫「如」;「即一切法」,这就是「是」。「如是如是」,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我们把真心本来面目说为「如」和「是」,说为「性」和「相」,是为了方便理解;而这个「性」和「相」呢,不是说合在一起才是「一」、才是「我」——这个性当下就是相,相当下就是性。你讲它是一嘛,它有性和相这两种概念;你讲它是二吧,它当下就是一。「闻」就是见道了。「如是我」,这是一个本体,不管你闻也好,不闻也罢,都是一个「如是我」。下面我们再通过打比方来观照这个道理。什么叫「如是我闻」?
比如,我在这里讲「歇即菩提」四个字,讲出来的话,在空气中有振动,这是不是有声音相啊?那么「歇即菩提」,当讲出来以后,眼睛是不是能看到﹙银幕上现出这些字﹚?这是文字相。那么这个「歇即菩提」还有字义。所以,我刚才讲出的这句话,可以笼统地称为「相」,称为「如是」的「是」。
我问大家,在我没有想没有讲、你们没有听到之前,「歇即菩提」这几个字的字形、字义、字相在不在啊?它一定在,是不是?如果不在的话,你怎么样想都想不起来,就更不用说讲出来;讲不出来就更不会听到、看到了。这就是「如」,虽然在,你能不能看到?听到?闻到?嗅到?或者尝到?不能。一旦看到、听到或者想到,它已经变质了,变成了「是」。
世间人很固执,他认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讲这个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东西,他很难相信。六道凡夫可怜就可怜在这里——「执相昧性」,他执着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心往外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做种种的妄想分别。你把这个念念生灭的妄心当成了真心,不停地攀缘,不停地妄上加妄,不知道妄到哪里去了。不仅是凡夫,大部分修行人也不懂得真心是什么。在《楞严经》第一卷,佛问阿难心在哪里,并一一破除阿难的七个邪知见,阿难的回答几乎代表了所有众生所执着的妄见。经云: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那再看无情物。随便举一茶杯盖,看它是不是「如是我」。首先,它是一块铁,就是「是」,毫无疑问。这块铁是怎么来的?在形成铁之前,它虽然在,你能不能看到这个形相?不能,因为铁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矿石又来自泥土;那这个泥土是从哪里来的?心变出来的,这就是「如」。
我在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的过程中经常带大家做一个实验:双手合掌,三分钟打妄想,让左手比右手长1cm甚至更多。在这个实验里,这1cm的指头在长出来之前,它在不在心里啊?虽然在,有没有任何形相?没有,那就是「如」。以此类推,这个世界上,从有情到无情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没有。从有情到无情都是这个「如是」。
我们再来思维,我的这个「如」和你的那个「如」,和牛马猪羊的「如」、泥巴瓦块的那个「如」,能不能分出「张三如、李四如、土如、牛如」?不能分。因为这个「如」无形无相,没有边界。是不是只有一个「如」啊?是。一切有情无情,一切万法,其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如」。经云:诸有智者,要以譬喻得解。我们要善于打比方,帮助不同根机众生体悟圆教大法。
比如拳头是「如」,手掌为「是」;在拳的当下,心能不能看到掌?眼看拳,心见掌,这就是「明心」——明白从「如」现「是」,心现万法;展开拳头后,眼睛看手掌,心能不能看到拳?能。这就是「见性」——明白「是」由「如」现,万法由心所现。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别教」的明心见性。别教以「次第三藏」为宗。它回到「相」上就能见到「性」;它回到「性」上就能看到「相」。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别教」的明心见性。
那么圆教的修法,在当下「任何一法」同时见到「一切万法」之「性」,「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比如手套大法,在指头这个「相」能看到这里(气球手套的空心)的「空性」,同时看到无量的指头。这个指头就是全体,这三个指头又是这一万个指头,这就是圆顿大法见的「如是」,这叫「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别」就是「总」,「总」就是「别」;还有「互别为别」——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哪一部分不是哪一部分。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就是「圆教」的明心见性。
以做梦来打比方,可以更深一步地观照「如是我闻」。我们梦中是不是出现父母、儿女、姥姥、姥爷、同事、同修,也有很讨厌的冤亲债主啊?是不是也梦到牛、马、小猫、老鼠?还梦到桌椅板凳、花瓶、沙发、起风下雨、日升月落,乃至牛屎狗粪,是不是?那么,梦中这一切与梦外的境界有没有关系啊?没有。所以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
曾经有人提出反对。他说:「怎么没有关系?如果我没有老妈,怎么会梦到老妈?」我再问他:「你有没有梦到过你从来没有见到、听到的东西?」他说有。所以梦中的境界很复杂,不能强词夺理;而且有的提前梦到未来,是不是?
那在做梦的当下,你能不能看到、听到、想到或者知道那个正在一边做梦一边打呼噜的人啊?不能。虽然不能,那个做梦的人(那个念)在不在?在。如果不在的话,你这个梦没办法做,是不是?做梦的那个人就是「如」。梦中的境界就是「是」。其实,做梦就是真人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来帮助我们开智慧。
既然梦中的一切都是由一个念变出来的,梦中的老妈是不是梦中的老爸?梦中的老爸是不是梦中的那台电视机?梦中的电视机是不是梦中的一只小花猫?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啊?这就是圆顿大法的「如是我闻」——从诸佛菩萨到天人鬼畜、再到刮风下雨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一个人一个念变现出来的。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目录
▍如来遗嘱.........................2
▍妙法真义.........................5
▍心体法用.........................8
▍融会贯通.........................9
▍圆教正脉........................10
▍以喻助解........................15
▍佛之知见........................16
▍后五百岁........................17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心体法用
那么好好一个念,怎么会变出了万法万相呢?方便说,真心为「本体」,万法为「妙用」。体为用所依,用为体所现。正所谓,体用不二。下面举几个例子。
地球人三分钟,手能长出来这么多;而天人不用三分钟,也不用半秒钟,只要一个念,一下即可冲到九霄云外,还能变出无量的化身,就像孙悟空那样。《法华经》也有讲妙音菩萨、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因为地球人烦恼习气重,对名闻利养太执着,所以心力很小,已经是强弩之末。那什么时候心力大呢?
比如,有时候在梦中想方便,厕所马上现前。如果我在这里(讲经堂)想方便的话,能不能马上现一个厕所?不能,为什么?因为我们白天心乱,而梦中眼、耳、鼻、舌、身五根对外五尘停止攀缘,停止妄想,只有一个梦中「独头意识」起作用,这时心力爆发,不可思议。如果你能定下心来,要不了十年八年,你穿墙越壁,都无障碍。你也可以入定变成虚空,变成一团火。然后你一出定,这团火又变回你这个人。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变化。
2005年我到山西阳曲县,有一位六十几岁的老居士向我请法,说:「师父,有一件事情,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啊。有一天晚上,我在按照墓林僧画道道念阿弥陀佛,画到九点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眼前一片光明。这个时候老婆从外面进门叫了一声说,黑咕隆咚干什么?吓我一跳。当下一片漆黑,这是为何啊?」所以我们专心致志时,这个心是明亮的。由此推断,白天、黑夜、红太阳、黑月亮都是假的,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
当年鸠摩罗什大师,七岁随母进寺庙拜佛。他自己跑到外面来,把庙门口的千斤宝鼎一个手指举在手里玩。别人看到很惊奇,说这个千斤宝鼎他们十个人都抱不起来,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举起来了。话一出口,宝鼎唰地落地,小鸠摩罗什再用劲推,却纹丝不动,一刹那间,判若天地。所以是不是这个心在作怪?在此之前他没有重量的概念,抱千斤宝鼎跟玩纸团一样;而有了这个概念以后再推,宝鼎却不动了。要明白,一切的一切都是心在作怪。上天堂,下地狱,全凭自己把握,这叫「命自我立」。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目录
▍如来遗嘱.........................2
▍妙法真义.........................5
▍心体法用.........................8
▍融会贯通.........................9
▍圆教正脉........................10
▍以喻助解........................15
▍佛之知见........................16
▍后五百岁........................17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融会贯通
下面,把「如是我闻」与种种经教所涉及到的一些名相概念互相贯通。
以拳头表「空」,表「如」,表「空如来藏」;手掌表「不空」,表「是」,表「不空如来藏」。拳头当下即是手掌,所以「真空不空」,叫做「空不空如来藏」;手掌当下即是拳头,所以「不空即空」,叫做「不空空如来藏」,调换一下,也是「空不空如来藏」。所以,「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一个东西。这叫「一心三藏」。
对照「阿弥陀佛」,「阿」是「无」,也就是「如」;「弥陀」是「量」,也就是「是」,「我」就是「佛」,「如是我」就是「阿弥陀佛」。
《心经》里有句「是诸法空相」:「空」即是「如」;「相」即是「是」。
《法华经》提到「一实相印」:「一」就是「佛」,就是「我」;「实相」的「实」就是「如」;相就是「是」;也可以叫「一如是印、一阿弥陀印」。
《楞严经》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如」即是「离一切相」,「是」即是「即一切法」,「一切法」当下即是「如」。
再对照「一多无碍」。「如」即是一,「是」即是多,「一多」即是「如是」。
对照「理事不二」:「理」就是真心、本体,就是「如」;「事」就是妙用,就是如是的「是」,所以「如是我」是不是「理事不二」?
打个比方,孙悟空摇身一变为茶杯,你知道茶杯当下即是孙悟空,这叫「见性」;知道孙悟空当下也是茶杯,这叫「明心」。孙悟空当下具备三德:法身德、化身德、报身德。孙悟空是「法身德」,茶杯是「化身德」,变化是「报身德」。
「如是我闻」对应「三身功德」。「如」者,即性之说,「法身」义,「法身功德」也;「是」者,从性起用,「报身」义,「报身功德」也;「我」者,况相而论,「化身」义,「化身功德」也;「如是我」,真真如性,「正身」义;「闻」者,明心见性,「觉身」义;「如是我闻」,妙真如性,「净身」义。
再对照「阿弥陀佛」:「如」就是「阿」,「是」就是「弥」,「我」就是「陀」,「闻」就是智慧,就是「佛」,「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
学法贵在举一反三。你随便变动一个名词术语,就可以使听经闻法的众生生起欢喜心、好奇心。「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我们是不是天天念阿弥陀佛啊?是不是天天念「南无如是我」啊?你怎么样讲都是对的。圆教法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那你明白了「如是我闻」,你念「如来我闻」行不行?你念「阿弥陀我闻」行不行?都是一样。所以这个如是我闻,你说简单,就简单得要死;你说复杂,就复杂得要命。听者要随文入观,你得放下怀疑心、逆反心,这样才能入道。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圆教正脉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如是我闻」是佛法的命脉,是佛法的总纲领,又是一切万法的灵魂、本体。不管是佛法、世间法、正法、邪法,你离开「如是我闻」,无从谈起。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是行善还是行恶,是不是由本心在起作用?要明白。
《法华经》就是讲「如是我闻」。那佛为了开示这个法讲了八年,都是讲《法华经》怎么重要;受持《法华经》得到什么福报;听闻《法华经》有什么功德;倘若你怀疑《法华经》,是得什么什么罪报……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讲这个法的重要性,是不是?无非是让我们以十分的重视来受持这部至高无上的经王,以期早日成就圆满佛果。
《楞严经》无非是讲一个「如是我闻」,无非是讲一句「阿弥陀佛」,这点我们要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如是我闻」就是「楞严大定」、就是「法华三昧」。《楞严经》从前面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八还辨见,无非告诉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和成就涅槃的根本,再到第三卷讲的四科七大,一一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简单说,不懂楞严大定,以致轮回;懂得楞严大定,必取涅槃。道理非常简单。再到《楞严经》的中间几卷内容,详细讲解「一念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由此产生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是整部《楞严经》的重中之重。(详解看《一六八字讲记》)那么,「狂心顿歇,则三缘断,歇即菩提。」如来开示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一是以因同果,二是从根解结。后文殊菩萨受佛敕命,从二十五圣圆通法门中,独选观音耳根圆通法门——这是从根本起修、全性起修、速得菩提的第一法门,初机众生必须按照这个法门来修,才能成就。反反复复就是讲这个「自性本定」,也是一切三昧之王。再到《楞严经》后半部分,讲如何修如何证以及五十种阴魔,仍然是以戒助定、以慧助定而已。
《法华经》就是从正面肯定的方式来赞叹「如是我闻」,《楞严经》是全面由浅至深解释「如是我闻」。《楞严经》是详细地对《法华经》展开开示,《法华经》是对《楞严经》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和提炼。所以,从始至终,就是讲「如是我闻」,你「闻」了没有?闻者,当下明心见性,转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果位是「分真即佛」,也叫「分证即佛」,部分地证到了圆满佛的境界。
要用心体会,佛在遗嘱中为什么要规定每一部经以「如是我闻」开头。佛当年讲法49年,没有一部经提到「如是我闻」,包括《法华经》和《楞严经》,但里面有「如是等」,是不是?「如是等」是不是「如是我闻」?那么佛规定每部经以「如是我闻」开头,良苦用心就是说:我灭度以后,修行人必须以「如是我闻」作为指导纲领。明白了「如是我闻」,等于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
那明心见性以后,境界由浅至深;浅者不落三恶道,深者直到地上菩萨、等觉菩萨,乃至像龙女那样当下成圆满之佛——只用两只耳朵听而已,不离开讲经堂,你即已成就了。这个法称为「心地法门」,叫「全性起修」,跟其它法门不一样。权教还要「解行并重」,因为它那个道理不彻底,似是而非。所以佛把《法华经》《楞严经》以外一切的经典统统说为方便法、不圆满、不究竟之法,就是为了要我们坚信「如是我闻」。
你果真闻得明白,就是「如来」!你现在还没有明白,你叫「如来藏cáng」,因为你心还没有解脱,那个「如来」自在的妙用还藏在迷失的妄想心中。自己给自己对号入座,现在是「如来」,还是「如来藏cáng」?
注意,我们判教的依据不是根据天台宗,不可与天台宗的「六即佛」概念混淆一谈。智者大师在世时,听说自己创立的三观和《楞严经》的主旨非常相似——是相似、而非等同于《楞严经》的主旨,于是建造拜经台,向西求了十八年;遗憾的是,一直到圆寂,都没有见到《楞严经》。《楞严经》是在智者大师圆寂以后将近一百年才传到中土的。《楞严经》经题讲全了,叫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什么是「如来密因」?什么是「修证了义」?什么是「自性本定」?这个「自性本定」和天台「止观」有根本的区别。不学《楞严经》,这些道理是无法透彻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天台三大部不是非常圆满的,还差一点点。希望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一切的问题。我们的依据是交光大师所著的《楞严经正脉疏》和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这两部大作在历代祖师所作《楞严经》的注解中,是最为权威、无可争议的。两位祖师在注解中,对天台三观有非常明确的评价。
但是,智者大师被后人尊称为「东方小释迦」,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不是智者大师对天台宗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历代天台祖师的薪火相传,我们今天弘扬《法华经》会更难。而且,天台历代祖师中,也有很多受持《楞严经》。每一个祖师大德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法缘。佛法是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我们要实事求是。
大家看《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注意,佛跟弥勒菩萨讲,我讲如来寿命长远时——当年佛讲这一品2000多字,最多用半个小时——仅仅半个小时,修行人证果了。六百八十万亿,这个数字大不大呀?现在地球人有多少啊?连七十亿都没有,更没有八十万亿;那由他是六百八十万亿的一百多倍,后面还跟着恒河沙,又是个天文数字——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什么?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这最低是阿罗汉果位,超越六道轮回。
看这里,佛有没有讲,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大众又回去修了一百万年,然后又有多少人证什么果?有没有啊?是不是当下证果啊?下面呢,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这往后我不全读了,也就是说千倍这样的人证到「初住位」的菩萨,微尘数倍这样的人证到「回向位」的菩萨,无量倍这样的人证到「地位」菩萨,乃至「十地」「等觉」。
最后两句,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等觉位」。哪一四天下呀?就是一个太阳系,这么大国土的太阳、地球、月亮、星星、树木花草,化成微尘数,多不多啊?这么多证到十地等觉,中间七地、八地、七信位、八住位多得很,这些是不是圣位菩萨呀?
《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讲: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楞严经》讲:发明便解脱,是不是明白道理就成佛了?《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是不是成佛了?「照见五蕴皆空」是不是明白道理啊?明白道理了就成佛了。《佛说阿弥陀经》讲: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有没有讲已发愿者,经过三年唸佛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四年拜佛当往生;当发愿者,经过五年持戒当当当……往生?有没有?
再看《法华经·譬喻品第三》: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这里是不是舍利弗自己给自己授记的?
除了舍利弗,其他声闻弟子无一不是这样。《法华经·信解品第四》第一段: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这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授记啊?是。怎么样自己给自己授记呢?我听到了稀有之法!我听到了稀有之法,我就清楚自己,无量珍宝,不求自得,是不是成佛了?
成佛不成佛自己知道,在佛法里叫「解脱知见」,是「五分法身功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一。不是等佛来授记,你才解脱了!你现在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明白了一心三藏,你知道自己生生世世都解脱了!
《楞严经》的经题讲全了,叫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首楞严」是什么?一切事究竟坚固,不动不坏,不生不灭。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能坏得了谁?你能灭得了谁?「六度万行」等无量法门是不是包括在「楞严大定」里啊?你与一切的万法已经圆融为一体,与任何万法没有对立。不贪即是「布施」,不染即是「持戒」,不嗔即是「忍辱」,不懈即是「精进」,不动即是「禅定」,不昏即是「智慧」。「一乘寂灭场地」在哪里?是不是「当下一念」?所以圆顿大教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我们听经闻法开智慧当下成就「分真即佛」,然后继续加功用行,深入观照,念念入智慧海,成佛不遭歧路。千万不可以断章取义,否则没有一个法是圆满的。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以喻助解
明白这个道理,无修无证,当下成「分真即佛」,而出六道轮回。虽然是佛金口玉言,虽然经典记载有许多案例,但是,为什么明白了「如是我闻」,当下成佛?我们打几个比方。
第一个:有花生米大的一粒老鼠药放在茶杯里,我把这水喝下去,会不会被毒死啊?一定会。如果把它放到运河里,你再喝运河里的水会不会被毒死?不会。为什么?因为化解了,是不是稀释了?当我们的心量只知道有我,只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的心量就是茶杯盖那么大,你能不能把你这个「我执」化成「如来」啊?不能。当我知道:不管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还是道旁的小爬虫,他方世界的一个小乌龟,以及一切的十方的万法,都是一个阿弥陀佛……这种心量是不是很大了?那我的我执是不是化掉了?是不是成佛了?不就是解决这个「心量」的问题吗?
第二个比方:这只气球能不能把茶杯带到天上去啊?不能。当我执着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是凡夫,心量是不是这么大的气球啊?我的业障就是这个茶杯,那我能不能带业往生啊?不能。当我明白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心量就是虚空大的气球,能不能把业障(茶杯喻之)带上去啊?叫「带业往生」。如果不带业往生的话,谁都成不了佛。
第三个比方:从这里到扬州火车站假设是五公里,那我一念能不能把火车站想起来?这里到北京火车站不是五公里,假设是五百公里,是前者的一百倍,我一念能不能把北京火车站想起来?能。那么这一念到北京火车站需不需要一百秒啊?不需要。同样只用一秒。别说到北京火车站,就是到恒河沙数银河系之外之外的宇宙,都是一个念,都是一秒,是不是?那么时间相等,距离不一样,速度是不是大啊?我原来只知道有个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心量好比到扬州火车站;当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我,心量无穷增大,随之心力增大,心里很光亮,还会不会往下沉啊?不会。
当年,菩萨(释迦如来在因地的称呼)的母亲逼着他出海打渔,他不想杀生,所以不去,然后为此踢了他母亲一脚,因为这个嗔恨心而下地狱。然而当他看到小鬼被抽筋剥皮,怜悯心油然而生。正想开口讲话说——我来替这个小鬼受苦吧,还没开口,身体不由自主飞到天上去了。大家明白吗?因为他的心与地狱的气氛不相适应。所以,「命自我立」。你怎么样用心,你这种气氛就与哪一个国土的气氛相适应。所以明白了「如是我闻」,明白什么是「佛」,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当下即已往生!并不需要等明天,也不需要等晚上,更不需要等来世。那有些人会讲,那为什么我明白了,却不能飞到天上去啊?因为肉团身这个无明壳在障碍我们,所以在中阴身期间当无明壳解体以后,现量功德自然现前。这就是圆顿大法!不立阶梯,一步登天!
好,经过这段开示,现在还有不明白,没有把握的同修也不要怕,不管你举手不举手,承认不承认,你的真如本性都不动,都是佛!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佛之知见
经云: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开佛知见」这一个「开」字,石破天惊,佛并没有讲「欲令众生得佛知见」。为什么讲「开」不讲「得」啊?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佛啊!这个佛迷失在我们的妄想颠倒中,佛帮助打开你的「佛知佛见」,你就是佛,你悟不悟?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开」了以后,我往里一看,是不是当下现前了?叫「示」。非「开」而不能「示」。「示」是表信用,表真实。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悟」,这就带有修证之义。当一「开」,看到全体是我的时候,他必然来回光返照自己,否定自己过去的知见,这就叫「悟」。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入佛知见,是无功用道,自然成佛。
开、示、悟、入,看上去是四步,对于大根机者来讲,可以成就于一时——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明心见性的菩萨四十二位法身,或者讲六十个圣位,其实每一分每一位它都有无量的等级。但是你可不要害怕,无量的等级按圆顿大法来修,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叫「一步登天」。你从这个「开」起,可以证到初果罗汉,一直往上,乃至可以证到等觉位;当然像龙女那样的大成就也不是没有,但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
什么是「佛知佛见」?「佛知佛见」就是「一心三藏」。「一心三藏」说透了天地万法之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楞严经》概括为「真真如性」。无量法界,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无情万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总括为空与不空,及空不空,无非「真真如性」,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
提示:法华经王、首楞严王乃是诸佛世尊金口告敕,毋容置疑。「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亦是千古共守、万圣共尊,无可变更。既是王,既是悟,就应当是入门课、基础课。我们听经闻法而当下解脱为分真即佛,在此基础之上,进修无量法门而成为圆满之佛。这个次第一定要明白,不可颠倒。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后五百岁
讲到这里,这个开示基本算是圆满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能遇到正法,弘扬正法,不是普通的缘分。越是在这样的五浊恶世,菩萨越是要出世度化众生。佛经上经常提到「后五百岁」,就是我们现在。我想再回顾一下,使大家对我们佛法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后五百岁是第五个五百年。
第一个五百年叫「解脱坚固」。如来灭度以后的最初五百年,正法气氛尚浓,解脱比较普遍;第二个五百年叫「禅定坚固」。也就是一千多年以前啊,农业社会的竞争不是那么激烈,人心纯朴,修禅定容易成就。你一个晚上就可以跟天人沟通信息。现在不行,到处车水马龙,气氛紧张得不得了;第三个五百年叫「多闻坚固」。「多闻」就是贪多求全,读的经典越多越好,修的法门越多越好。所以众生已经在形相上执着,只求「多闻」,不求解义,已经远离正法大道;第四个五百年叫「塔寺坚固」。兴建寺庙,求人天福报等等,佛法一片繁荣,这都已经变成似是而非;第五个五百年,就是现在,叫做「斗诤坚固」。当然,越往后越是「斗诤坚固」。也就是说,不通过斗诤,正法不能占领阵地,不能生存。
因为《法华经》《楞严经》很难传啊。即使佛肉身在世,「尤多怨嫉」。即使当着他老人家的面都还有五千四众弟子当面给他难堪,退席。真正的四众弟子,承担着拨乱返正、挽救佛法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佛在〈见宝塔品〉大会上,登台点将:谁能在末法时代受持《法华经》?你当着诸佛菩萨的面站出来,给我讲一声!经云:诸善男子,于我灭后,谁能受持,读诵此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此经难持……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又云: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好,法会圆满,祝大家吉祥如意!
佛历二五五四年 扬州文峰寺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特别的专题开示——《如是我闻真实义》。
附
交光大师所著的《楞严经正脉疏》和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对天台三观的评价:
交光大师《正脉疏》云:结心虽譬中道,然非兼彼空有,合成中道,亦非离彼空有,别立中道,乃是悟此根性,体自在而无系,本不属有,不迷为有而已,更不劳于观空破有也;达此根性,用遍现而互融,本不属空,不晦为空而已,更不劳于观有破空也。如后耳根圆通,既不执有,亦不观空,惟一反闻,亡尘顿入,由是三空渐证,妙体现而有自破也;俱空不生,大用起,而空自离也。是则反闻自性,即是结心,双超空有之中道也。前人不达,强以别安三观,其说支离,真蛇足也。
圆瑛大师《楞严经讲义》说:如来以舍识用根,为修楞严要旨,所以三番破识,全破其妄;十番显见,极显其真;二决定义,一决定以因同果,不可以生灭识心,为因地心;二决定从根解结,必宜取真常根性,入涅槃门。此皆如来金口所宣,学者未可抗违。天台止观固善,但以经旨不合,故不可以止观,解释三定(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别名。台宗先哲,解释本经,以如来藏为体,不生灭因果为宗,此解极好。若以止观释定名不特与经旨有违,与此体宗,亦复相背矣!
又:权教多重事相,必假修成,实教则重性具,贵在了悟。未悟之先,法身本自现成,圆觉经云:‘一切众生,本成佛道,倘能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岂同权渐之教,必历僧祗,方获法身耶?
又:不修首楞严大定,无漏之静虑,即无有出世间,真正之智慧。
素材 | 当门
审核 | 观自在
校对 | 右开
编辑 | 优昙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