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提解纲目——讲师备课参考

作者: 延善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20-07-27 05:22 被阅读0次

    《心经》提解纲目——讲师备课参考

    法华传媒  2月23日

    《心经》提解纲目——讲师备课参考

    读《心经》,梳《楞严》,皈法华,正法脉,列纲目。

    一、观自在菩萨。

    解:

    观:又、见构结也。一见有相之相,再见无相之相,三见无相无不相之相。三实相印,见之圆满圆融圆通,为观,为又见。(可以拳掌为喻)。

    此见,乃真见、乃正见、乃照见。故名观自在。自在,解脱义。观为功夫,自在为功德。此功德不历修证,由观而得,由观而名。

    又,观自在为果地名,其因地修行名观世音。

    世者,三竖两横构结也。分解三个十,两个一。

    十者,经纬义。

    经为天,纬为地,世间万法,谁非经纬?谁离经纬?盘根错节,织编而有。(可以布匹等任何一物为喻)。

    十者,纵横义。

    纵者,纵向看历史,过现未来,三世古今,无有穷尽。

    横者,横向看宇宙,东西南北中,上下十方界,无边亦无际。

    每方三世,每世十方,虽宛转流变重迭,横竖无非交叉,始终不离当下。故古人、今人、未来人,当下一人; 十方三世,天地万法,当下一体也。

    音者,传法之义,菩萨职责。

    此音立于日头,为佛光普照也。

    观世音菩萨观到三实相印,观到十方三世天地万法本同一体而得自在,原来解脱由观而得。无修无证闻即解脱了义大法于其名号而得辩证。

    是为天地万法提纲挈领也!

    所谓一颗定心丸也(《法华经.法师品第十》)。

    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解:

    行、深,照:功夫也,修德。

    般若:智慧也。

    波罗蜜多:法门也。

    见:成果,功德也。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此为合色(地水火风)开心(受想行识); 若论开色合心,则说五蕴; 若论合色合心,则说二蕴; 若论开色开心,则说八蕴。

    故说二蕴皆空、五蕴皆空、八蕴皆空、法无定法、只在逗机,是真说法、说真法也。

    皆空: 真空也。此非虚空,虚空已对应于第八识(识蕴)。真空真心也。此心非心非色,蕴藏一切心色种性,是为真如本性。

    又,五蕴者弥陀也,

    弥为慧命报身,陀为肉命化身。

    皆空:阿也,清净法身。

    明于此理,见也。

    又,般若分三:

    1、实相般若,客观存在。

    2、观照般若,用心者得。所谓观、照、见之说为观照般若。

    3、文字般若,传世化人也。

    以观照般若见到实相般若,寓于文字语言辈:

    五蕴非蕴,妙有妙蕴也;

    皆空非空,性空真空也。

    是为天地万法开宗张本也。

    所谓“一路涅槃门”也(《楞严经.卷六》)。

    三、度一切苦厄。

    解:

    度:解脱义。

    一切苦厄:六道轮回全部之苦也。前文照见,后文解脱,其间何有片刻修证?无修无证当下解脱了义大法于其修行法门而得辩证!(可以见水离水、气球升物等喻)。

    是为天地万法达道要津也!

    所谓“如幻闻思修”也(《楞严经.卷六》)。

    四、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解:

    即此四根顶梁柱,任它千经万论、百法明门、权实教典、真假大乘,总也绕不出此“照妖宝镜”、“降魔大杵”、“试金之石”。

    由四根顶梁柱而有八大金刚:

    色不是空,空不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是色,空不是空。色即是色,空即是空。

    受想行识、地水火风、天人鬼畜乃至一切情与无情、天地万法,亦复如是。

    五、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解:

    舍利子,佛十大弟子之首。

    空,真空真如也;

    相,色心二蕴也。

    则有,是诸法空色,是诸法如是我,是诸法阿弥陀。

    如者阿也,是者弥也,我者陀也,闻者佛也。如是我闻,阿弥陀佛。

    如者、阿者,空也;

    是者、弥者、我者、陀者,相也、不空也;

    闻者、佛者,觉也、悟也。

    觉悟到空即空不空,相即不空空。空、不空、空不空(不空空),三如来藏,当下一心,一心三藏。

    此一,非一非不一,一即非一,非一即一。

    若言是一,三实相印,十方法界,万象森然。

    若言非一,唯是一如,一念变现,岂有他哉。

    此三,非三非不三,三即非三,非三即三。

    若言非三,过现未来,后不越前,前不落后,次序井然。

    若言是三,古人今人,未来之人,无量古今,当下一念。

    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解:

    不生不灭:非生非灭非不生非不灭,随缘现生现灭现不生现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亦复如是。

    七、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解:

    空中无色:空中无色非无色,无即非无,非无即无。

    无者,是中无有色之相也;

    非无,是中非无色之性也。

    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界乃至意识界、无明乃至无明尽、老死乃至老死尽、苦集灭道乃至菩提智得,亦复如是。

    八、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解:

    无所得:无所得非无所得,得即非得,非得即得。

    得者,福慧解脱也;

    非得,非从他得也。

    挂碍者,非挂碍非不挂碍也。挂贪嗔痴以碍真善美。挂真善美则碍贪嗔痴。

    恐怖者,非恐怖非不恐怖也。不恐地獄苦,谁苦心用道?整日恐怖心,悲魔入心腑。

    远离者,烦恼即菩提,相转相依,即远即近也。

    颠倒者,举手是我,垂臂岂他?

    究竟涅磐者,生,死、中流,应无所住,无所不住也。

    九、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

    三世诸佛:未来世佛,情与无情,谁物非佛?未来之佛,当下岂非?菩提功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圣凡之用,只在迷悟之间。

    菩提:天地万法、情与无情、真伪邪正、无非一真。所谓“自心取自心”何物非我?

    此菩提通六道凡夫及无情万法。

    三:正觉义。明了“人我空”为正觉菩提。通阿罗汉、辟支佛。

    三藐:正等义。明了“法我空”正等菩提。通权教菩萨。

    阿耨多罗:无上义。明了“一心三藏”,为无上正等正觉菩提。通圆教(实教)菩萨。

    十、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解:

    咒不可译,更不可解,唯以经义而显。

    大神咒,表体,法身神奇,妙不可言!

    大明咒,表用,拔生死根,证菩提果。

    无上咒,表位,至高无上,顶不可见。

    无等等咒,表威势,唯一无二,无与伦比。

    十一、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叹:

    是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为真真如性!

    是为胜义中真胜义法!

    是为大佛顶!

    是为如来密因!

    是为究竟了义!

    是为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是为大方广妙莲华王!

    是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正如《法华经》《楞严经》多所开示:听闻如来藏,当下成解脱,得无作妙力,弹指超无学啊!

    若人坐井观天,天则井口大矣。出井观天,天则天之大也。复坐井内,所观之天岂再小如井口?

    又如人之初生,局限小屋,无门无窗,其心暗窄。开门开窗,其心光大。再闭门窗,心岂再暗再窄?

    我心妙明本有,

    只在遇缘不同。

    幸遇如来藏法,

    当下复真归元。

    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赖不解脱,亦不可得!

    此即菩提不退、无法得退之理!

    无修无证、闻即解脱之果成因于中。

    如《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说为“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印广门清

    二零一八年八月五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经》提解纲目——讲师备课参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salktx.html